学写套曲【南吕.一枝花】之三:关汉卿的《不服老》
前两回:学写套曲【南吕.一枝花】之一,借用张可久的《湖上归》简述了“套曲”的基本章法;之二借用关汉卿的《杭州景》讨论了元曲的用韵;这之三呢,将借用关汉卿的《不服老》来感受北曲中加衬字的“疯狂”。哈哈。
先读关汉卿的《不服老》原文:
【南吕】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接着逐句套入格律:
【一枝花】 『(攀)中平中仄平,(折)中仄平平仄(韵A)。』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韵A)。』 --- 元曲“衬字”一般都是用虚字,而关汉卿不管,硬是用了“实字”!“攀”和“折”是动词,是“实”字。用“实字”的毛病在于拿掉“衬字”后,句中剩下的属于格律范畴的“正字”的含义会被割裂!比如这两句若去掉衬字,则成了 “出墙多多花,临路枝枝柳。” 意思完全改变了。其实关汉卿要表达的含义是:“我最好攀那出墙的花,好折那临路的柳。” 有人说:“那就把‘出’和‘临’划分为‘衬字’看如何?”但还是有问题,因为把衬字拿掉后会变成 攀墙朵朵花,折路枝枝柳。 字面的含义同样被割裂了。 所以从这个例子中不难发现,北曲“衬字”的随意程度使之与“正字”实现了血肉相连,想再拿掉“衬字”居然到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地步!《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对这个现象非常不满,他坚持的原则是:拿掉衬字后正字的含义依然完整、依然未变的才算合格。可惜的是,只有到明代才兴盛起来的南曲才真正达到了这个要求,其实南曲本来就不喜欢加衬字。
『中平平仄中,中仄仄平平(韵A),』中仄平平(韵A)。 『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韵A),』浪子风流(韵A)。
『(凭着我)中仄平平仄(韵A),(直煞得)中平中仄平(韵A)。』 『(凭着我)折柳攀花手(韵A),(直煞得)花残柳败休(韵A)。』
『中中平、中仄平平,中中仄、平平去上(韵A)。』 『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韵A)。』 【梁州第七】,亦简称[梁州]。 『(我是个)中中仄、平平仄上(韵A),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韵A),盖世界、浪子班头(韵A)。』
(愿)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 (愿)朱颜不改常依旧(韵A),『花中消遣,酒内忘忧(韵A)。』 --- 注意啦:从这一行开始,关汉卿又划分了不同的意群。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A);』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 『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韵A);』通五音、六律滑熟(韵A),甚闲愁、到我心头(韵A)? --- 这一行的意群也蛮“任性”的。
(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 (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韵A), (伴的是玉天仙)中中仄(并玉肩)、平平仄上(韵A), (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韵A), (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中中平、中仄平平(韵A)。 (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韵A)。 --- 这一行三句是“鼎足对”,三个句子的语法结构相同,有点儿像排比句。
(你道我)中平,仄平(韵A)(可上)。 (你道我)老也,暂休(韵A)(可上)。
(占)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中中仄,中平去(韵A), (占)排场风月功名首(韵A),更玲珑,又剔透(韵A)。
(我是个)中仄平平中仄平(韵A),(曾)中仄平平(韵A)。 (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韵A),(曾)玩府游州(韵A)。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中平(儿)中仄平平(上)仄(韵A),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韵A),
(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中仄平平(蹅踏的)中仄(儿)平(韵A)。 (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韵A)。
中仄平平仄平仄(宜用去声)(韵A)。 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 --- 这一句中除了“不曾落人后=平平仄平仄”之外,其它的衬字都与正字血肉融合,很难分清了,若根据平仄格律强行分开,则句子含义会被割裂。
仄平(韵A),仄平(韵A), 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 --- 也是衬字正字已经融为一体,很难分清了。
中仄平平去(了)平上(韵A)。 我怎肯虚度(了)春秋(韵A)。 【尾】(这个“尾”的格律是【黄钟尾】,但因处在套曲的结尾,故被简称为“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中平中仄平平仄(韵A),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韵A),
(恁子弟每谁教你)中仄(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平平中仄平(韵A)?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韵A)?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中中平,中仄平(韵A)(可上),...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 “...”号表示可以重复N次“中中平,中仄平(韵A)(可上)”,关汉卿重复的这些“三字句”合律。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中中平(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中仄平平(韵A)!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韵A)!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中仄中平平(儿)去上(韵A)!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韵A)! 小结:
1-
自打关汉卿在元代就写完这首“铜豌豆”直到共和国的今天,居然木有一人敢在现场划分出他加的“衬字”!为啥涅,怕划分错了被人嘲笑。偏俺不怕,哈哈。想想也蛮逗的,俺这篇小文一出,过些时日,认可这个划分的会说介衬字明代奏划分好了;不认可的会说介简直是牵强附会。哈哈。反正谁也不知道始作俑者何人了。
2- 仔细读完关汉卿这首《不服老》,俺更坚信:元曲在严的地方比唐诗宋词还严,在松的地方比顺口溜还松。严的在韵脚,因为涉及到唱腔,“去上”都得规定清楚;松的在任由衬字打乱句式,甚至连平仄也不暇顾了。这一点“北曲”尤其明显。
3- 比较南曲和北曲,哪个更喜欢加衬字?北曲。为啥?因为北曲“豪迈憨直”,“豪迈”就不会啰嗦,“憨直”更是有话直说,所以北曲的词牌大多设计得“字少句疏”,如张养浩的《山坡羊》:
休学谄佞,休学奔竞, 休学说谎言无信。 貌相迎,不实诚, 纵然富贵皆侥幸, 神恶鬼嫌人又憎。 官,待怎生;钱,待怎生。
请看,一共才11句的【山坡羊】,竟然有两个1字句、四个3字句、两个4字句,而只有三个7字句,短句和长句的比例居然是8:3!几乎都是短句!那么赶上哪天要四介作者喝高了话多、要絮叨一下可肿么办?只好加“衬字”。哈哈。其实北曲的作者为了演唱时的烘托渲染,也喜欢加衬字,这才是根本原因。
南曲为啥不大喜欢加衬字涅?因为南曲“清丽弯月”,“清丽”就得多形容,“弯月”说话就得多拐弯儿,得,每个曲牌都设计得“字多句密”。如沈璟的《山坡羊》:
学取刘伶不戒,传示三闾休怪,沿村沽酒寻常债。 梅正开,(望)青旗篱外来。古来饮者名犹在,贤圣寥寥安在哉? 形骸,随身锸可埋;狂乖,懐沙赋可哀。
请看,也是11句,只有两个2字句、一个3字句,其它的却是三个5字句、两个6字句、三个7字句,短句和长句的比例是3:8!几乎都是长句!所以南曲的作者就算哪天话多了,也不大需要加衬字,因为词牌句式本身已经能“自给自足”了。其实南曲不喜欢加衬字还是为了保持“清丽弯月”的风格,“清丽弯月”的实质是“雅”,而衬字多为了在唱腔中加入“口语道白”,口语多了自然“害雅”,这才是根本原因。“南曲”的继承者是“昆曲”,常有老艺人抱怨新演员分不清“衬字”和“正字”,结果在演唱时弄错了“轻重缓急”。衬字是要一带而过的,正字才要拿腔拿调的加仔细,不是吗?
4-
为了“突出正字、让衬字一带而过”,那么衬字的重要性就不能超过正字,所以衬字要首选“虚字”,即“形容词、副词、介词、感叹词”这类,而不是随便用“名词、动词”这类实词来喧宾夺主,因此衬字也最好放在句首,或句中远离韵脚的位置。不过上面关汉卿《不服老》中的衬字可不管这些,加完衬字后,谁是正妻谁是衬妾,根本分不清了。这可以算作他用笔的一个特色吧。前面说过,《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对此是极为不满,以至于后代“假道学”戏曲家们跟着提出“增字、减字;增句、减句”这类新概念来防止“衬妾”冒充“正妻”的现象。凡属衬字和正字血肉交融再划分开含义就被割裂的,都归入“增字、增句”,成了另类。
作业来啦:任写一首元曲,但必须加入至少20个衬字,多加不限!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