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任督二脉,总不免想起很多武侠小说还有连续剧里的情景:徒弟受了内伤盘腿坐床上,师傅举双手按在他后背上发功为之疗伤,嘴里还念叨着说要为他重新打通任督二脉。最后徒弟功力终于恢复跃然而起,而身后的师傅却因真气消耗太多而颓然倒地... 第一部在武学内功上大费笔墨的武侠小说应该是还珠楼主的《青城十九侠》,也是笔者幼年就开始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其后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都没少写内功和经络这一类的内容。然而,内功经络并非武侠小说生造出来的,是自古武学和医学资料就有记载、且至今还为武者和医者所实践的内容。 最早的医书之一《黄帝内经》就明确记载了任督二脉: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
用现代中医学来详细描述,则任脉从承浆穴(下嘴唇下面凹陷处的正中)开始往下过喉管、过檀中穴(前胸正中)、过神阙穴(肚脐),到达会阴穴(生殖器和谷道正中间一点)结束; 而督脉则从尾闾穴(谷道和尾骨正中间一点)开始,往后绕到后背再往上过命门穴(在后背和前面肚脐恰好相对的一点)、接着往上过大椎穴(脊椎最上面的一节,再往上就属于颈椎了)、再从中间过后脑的玉枕穴(左右相同一边一个)、再往上过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再往前往下过两眉中间的印堂穴,再往下过鼻梁落到上嘴唇中间的人中穴结束。 有跟着细读的网友说: “由前往后恰好绕了一整圈!” 错!有两个地方不要忽略了: 一个是人中穴和承浆穴之间是“断开”的,中间隔着口腔。另一个是会阴穴和尾闾穴之间也是“断开”的,中间隔着谷道。而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首先是前后任脉和督脉一个从上往下、一个从下往上要各自打通之外,还要把上下两个“断开”的地方打通。断处自然最难打通,故口腔被称为“上鹊桥”,谷道被称为“下鹊桥”,鹊桥者,最难聚最易散之桥也,可见其难。 什么叫“打通”?最常见的是一种移(流)动的涨感,似有似无。此时能感到一种莫名的舒畅。什么叫“打”?“打”其实就是“内视”,“内视”即“意念所至”或“意念所守”。这个概念属于内功或气功,迄今见到最早的记载出自《易经.艮卦》: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上九,敦艮,吉。
上文中的“艮”即是“内视”,分别说明意念到什么地方会有什么感觉和效果。 这类气功意守的办法究竟是伪科学还是科学,大可自己去验证。笔者自己有过一次实践: 有次出差,工作忒烦乱,着急上火,头疼。同行有位通晓气功的,建议笔者静坐,先想(意守)头,接着想脖颈,接着想胸,再接着想腹部,如此反复,一会儿头竟然不疼了。后来反思这个办法之所以奏效,其实就是利用意念来疏通气血的效果。(特此声明,笔者从未练过气功,对它也不大敢兴趣。而对于经络穴位的了解则完全来自于武学实践中针对内功或内力的研究。) 为了方便对内功感兴趣的网友,再重点讨论一下“意念所至”或“意念所守”,要非常注意的是:意念都是“不经意”的,而绝非“刻意”的。比如您若“刻意地去想”印堂这个穴位,一会儿您的血压反而上去了。这个“不经意”就像写诗一样(请原谅笔者三句话不离本行),也讲究个“朦胧感”,或者叫“遥相呼应”。然而要“不经意”,又谈何容易?早年的师傅传授武学都是“传药不传火”,就像学炒菜似的,他跟你说“炒八分熟”就好,可那菜炒成啥样儿才是八分熟?他偏不告诉你,或者他自己也说不清。 笔者借这篇小文,给感兴趣的网友传几粒打通任督二脉的星星之火: 两脚开立约肩宽,心想(意念活动开始)胸有两扇门,向后打开,门上面摆的小石子(还记得小时候淘气故意在门上面摆置个东西,别人一开门就落下来砸到他头上吗?)落入腹中,激其层层涟漪,蕴发出波浪蒸腾,内气从会阴通出,进入尾闾后沿着脊椎内侧上行。武学中要求“提肛溜臀”,能保持会阴和尾闾之间气血畅通是主要原因。(这时也许有人问: “为什么不直说先意守檀中,再意守神阙,再意守会阴?” 答: “若这样直接想“我要意守某个穴位”,反而会落入‘刻意’的弊境,而恰当地利用意象,才更能进入‘不经意’的境界,此即是笔者要传之火。”) 到头顶百会穴在往前往下,人中和承浆中间有口腔相隔,这时就显出武学中要求“舌抵上颚”的重要了。还有下面喉咙这一段儿路是不是太“空虚”?确实如此。古人称它为“十二重楼”。 前面说过,所谓的打通“最常见的是一种移(流)动的涨感”,而涨感在经过穴位的时候最明显,有时也最困难。也许自古传下来的穴位正是因此被发现的?古人如何就发现了经络和穴位,真的是一个谜,令人充满了探索的冲动。穴位的真实存在,笔者也在自己身体上验证过。早年农村太艰辛,冬天干活出汗后又没有更暖的衣服穿,常受风寒风湿,此时的症状是某关节处常阴痛僵滞,就医又很不便,于是每每拿出银针找自己能够得着的穴位扎,次日痛即去。由此深信穴位的存在。 武人中不乏吹嘘点穴者,多不可信。但在攻防中利用穴位会效果陡增,却是不争的事实。如用直拳打极泉穴(腋下)对手更容易跌出去; 打左耳门则意在其右耳门,能倍增杀伤力; 推对手时意想用自己的夹脊穴在推,可把他推翻; 想象自己的手长在腰子(肾)上轮起来抽人,也陡增力道。 打通任督二脉又被称为打通了“小周天”,古书对“小周天”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的《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很抽象却又很形象地比喻了打通小周天的情景。诗一首: 北海冥冥起大鹏,任督二脉运罡风。 扶摇羊角防绳断,八卦炉燃锻悟空。
最后转贴一幅《内经图》,正像打坐之人的侧面图。看看古人如何喜欢故弄玄虚也蛮有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