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谈教育的意义 “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是生活的本质。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它将你们纳入主流价值体系,这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 这段话出自作家王安忆今年在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题目为《教育的意义》,该文于8月5日在《东方早报》刊载后,旋即在网上引起热议。相关微博已经被转发上万余次,数千人参与讨论。 引发热烈讨论的是她三个“浅显的嘱咐”。概括来看,分别是“无用之用”、“过程之美”、和“竞争之失”,都是王安忆对生活的哲学性思考。她认为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而一味追求效率,缩短或忽视过程会影响我们对自己存在价值的判断。她劝学生不要急于加入竞争,不要因为一个阶段的胜负而限制了视野。因这三个嘱咐和生活中的主流社会价值的差异,遂引发大家的争执和讨论。 媒体人洪晃在微博表示赞同有人为中国的价值观念中输入一些MBA以外的理论。但也有网友表示,如果不参与竞争,便无法在社会立足,这些言论究竟有些“学院气。有网友表示,从一个文学人的角来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是对的。但以一个社会人来说,不竞争是不现实的。 下面是著名女作家王安忆,在2012年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同学们: 下午好。在这个庄严美好的时刻,能够代表导师们作一个发言,感到荣幸,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 你们更上一层,完成学业,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为你们高兴,更是羡慕你们。我没有受过正统的高等教育,是我终身遗憾,也因此对学府生活心向往之,可说是个教育信仰者。请不要把我当作一个在大学门外完成教养的范例,事实上,倘若我能在学府中度过学习的日子,我会比现在做得更好。以我这样一个对教育没什么经验的人来看教育,一方面是觉得深不可测,你可能穷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简单,那就是——有时候,我会庆幸自己是一个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阅 读,生活将是多么凄惨啊!受教育也许就是这样,使得人生变得有趣一些,不那么无聊。在今天这送别的时候,我不打算对你们谈论深奥的那一方面,因为那不可能由我来告诉你们,而是需要你们和我们共同探寻,一代又一代,永远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对你们说些浅显的嘱咐。 首先,我建议你们不要尽想着有用,而更多地想些无用的价值。这个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经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逻辑都是循着用途连接和推动,那些边缘的次要的性质从因果链上碎裂下来,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来是弥漫的氤氲般的形状,质地也具有弹性,如今越来越被过滤干净,因而变得光滑,坚硬,并且单一。今年千分考面试的时候,我与一位报考临床医学的考生面谈,我们谈到医学伦理的问题,她说“安乐死”是一种奇怪的人道主义,我问为什么?这位女同学说,一个人的生与死不能用意义来核算,我说,你的意思是还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关系到他的至亲、家人?她说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说,生命本身就有价值。我希望我们学校不要错过这位考生,她解释了我的关于有用和无用的观念。 其次,我希望你们不要过于追求效率,效率总是以目的论的,事实上,我们都是处在过程中,这大约可说是生活的本质,只是这过程越来越被划分成细小短促的目的,偷窃了我们对未来的观念。乔布斯确实改变了世界,但是让世界更好了还是更不好,远不到下结论的时候。后来的人们,会不会以为,存在就隐藏于那苹果机的屏幕之后,所有的到达与归来就在于手指头轻轻的一触碰。无论是体能还是智能的劳动全被缩减成零,我们还能做什么?又还需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是更幸福了还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会里,过程被轻视成为一种累赘,它核计为成本,然后被压缩甚至消除,为演算的方便考虑,它概括为符号,在这人工模拟的系统里,我们如何认识存在的实质性呢?假定说我们可以放弃认识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又如何去确定我们的目的? 第三,我劝你们不要急于加入竞争,竞争难免会将你们放置在对比之中,影响自我评定。竞争还会将你们纳入所谓主流价值体系,这也会影响你们的价值观念。而我希望你们有足够的自信与主流体系保持理性的距离,在相对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说要傲视社会,而是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类史只是一个阶段,我们所处的时代是阶段里的阶段,所以,在我们可视的范围之外,实在有着更大的价值,而竞争会限制我们的参照物,在一时一地以内选择标准,决出胜负。而胜负的概念也是我们要警觉的,因为这里面已经潜在着不公平,只是用措辞平衡了合法性。 最后,我想说的还有一点,今天的教育确实有着许多问题,有一些还相当严重,可是无论怎么样,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它是迄今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给予我们变好的机会,不仅使同学你们,也使我们,单是想着,你们慷慨将青春交给我们负责,就不敢有半点怠惰。感谢同学们! 2012年6月29日 这里转发一篇来自广东媒体人谢勇的评论文章。 王安忆捧上的心灵鸡汤 文/谢勇 王安忆说的正是复旦那著名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据说这里所谓“自由”,是指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而“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 坦率说,作家王安忆在复旦研究生院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就是这样一碗心灵鸡汤。一段未见得有多么精彩,甚至也谈不出什么道理,无论是文字还是立意都显平庸的讲话文字,居然在围脖上转发数万,引来阵阵喝彩声,似乎就是为了凸显这个时代的饥渴程度:无论是伦理还是格调,人们都已经身体乏力,舌头麻木。 王安忆三个“浅显的嘱咐”。借用媒体概括,分别是“无用之用”“过程之美”“竞争之失”,认为生活中一味追求有用,舍弃无用,会让生活质地单一而坚硬。而一味追求效率,缩短或忽视过程会影响我们对自己存在价值的判断。她劝学生不要急于加入竞争,不要因为一个阶段的胜负而限制了视野。因这三个嘱咐和生活中的主流社会价值的差异,引发大家的争执和讨论。 这些文字,如果不用所谓诗化语言、宣传片语言,有一说一,几乎可以用一条不超过140字的围脖概括之:亲,要读书,别老琢磨着功名利禄实用效率,别老琢磨着竞争,要在过程中完善自己哦亲。 在我看来,王安忆这段话,说的正是复旦那著名的“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据说这里所谓“自由”,是指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而“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据复旦大学杨玉良校长所说,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 当然不能说这个说法是错的。人们都清楚精神重要,都知道文化、艺术、学术传承之伟大。当你看到小资文艺女生雨天里行走且歌唱,自然会感叹生命美好。不过另一方面,我又总觉得这些“自由而无用”散发出“公司白领”的味道,更有一种精神分裂的潜在倾向:当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以后,在应付完主流价值观念——无论对错,只要主流,就得应付——之后,享受生活和享受自我的那一刻,才是自由的。当然,与鄙俗者不同,有人业余时间饮食男女,有人则在艺术人生。 “自由而无用”最大的问题恐怕在于其价值坐标的含混。究竟该与什么区隔开来以确认自身?被王安忆诟病的价值体系究竟是指什么?不知道。似乎演说者也没打算让听众搞清楚。而讲演末尾提到的让教育糟糕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可能解决又究竟该怎样解决?如此严重时刻,以一句“教育也不会因此而损失它的意义”实在是过于轻飘了。 自由而无用固然美丽,但是千万别理解成了“因为无用,方能自由”。而在另一场毕业讲演中,杨玉良校长举出了两位复旦杰出校友陈寅恪和竺可桢。无论是陈先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还是竺可桢先生所说的大学是社会之光,都已成为知识分子的共识。毕业之际,是不是该重温这些,来激励那些即将进入社会的学子们呢? 来源:2012年8 月8日《新京报》 近期博文: 曲曲折折回国记(下续) 从阅读习惯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曲曲折折回国记(下) 灰色的生命价值 莫让金牌压垮了人性 假如让你穿越,你最想生活在哪个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