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七绝】咏剑
序:余夜眠常启窗隙,喜气清故也。夜才过半,忽觉被冷,亟起闭之。搴帘则秋寒似水,弯月扶树梢探首。回视壁上剑,若酣眠新醒,荡漾清光之中。
弯月悄扶檐上梢,玉蛟睡懒半墙涛。
灵枭攫鼠惊黄叶,鞘中已动小蛮腰。
【跋】剑也是咱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就像古琴一样,有它自己的身世和传说。逗趣的是,古人常把琴和剑并列在一起,来赞赏理想和现实,情操与言行的结合。
在咱们中华文化里,剑常常是龙的化身,最著名传说出自《晋书.张华传》:
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道术者皆以吴方强盛,未可图也,惟华以为不然。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曰:“是何祥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华曰:“君言得之。吾少时有相者言,吾年出六十,位登三事,当得宝剑佩之。斯言岂效与!”因问曰:“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曰:“欲屈君为宰,密共寻之,可乎?”焕许之。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焕以南昌西山北岩下土以拭剑,光芒艳发。大盆盛水,置剑其上,视之者精芒炫目。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或谓焕曰:“得两送一,张公岂可欺乎?”焕曰:“本朝将乱,张公当受其祸。此剑当系徐君墓树耳。灵异之物,终当化去,不永为人服也。”华得剑,宝爱之,常置坐侧。华以南昌土不如华阴赤土,报焕书曰:“详观剑文,乃干将也,莫邪何复不至?虽然,天生神物,终当合耳。”因以华阴土一斤致焕。焕更以拭剑,倍益精明。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没者惧而反。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华叹曰:“先君化去之言,张公终合之论,此其验乎!”华之博物多此类,不可详载焉。
为节省篇幅,俺把上面这一段译出个大意:
晋国时,张华委派雷焕到丰城寻找宝剑,在得到干将莫邪二剑之后,雷焕只把干将交予张华,自己却留了莫邪。张华死后,剑也不知去向。而雷焕死后,却把剑传给了他儿子雷华。一天,雷华佩剑经过延平津(古渡口,在今福建南平),剑忽然自己脱鞘飞入水中,赶紧派人入水打捞,却看见雌雄两条龙,各有几丈长,蟠绕在一起。打捞的人吓得逃上岸来。从此这两把就再没出现。
咱们中国人家里有挂剑的习俗。风水上有说吉利的,镇宅宝剑么。也有说不吉利的,因为剑终究是凶器。还有挂桃木剑的,但俺觉得木简更神神怪怪的,纯属没事找事。呵呵。而把剑架在架子上却非通常的居家习俗,古代都是兵营里才如此。而在民间,习武的家庭,或个人习练过剑的,多在不容易伸手就够得着的墙的高处挂一柄“真的”剑,所谓“真的”就是开过口的。龙泉剑中,能开口实用的剑被称为硬剑。开口得找专业的行家才行,自己磨往往把剑磨坏了。开口是个技术活,也是功夫活。一把好剑开口的费用有时并不低于剑本身的价值。所以古人的“千年磨一剑”的夸张是有其现实根据的。
传说中的镇宅宝剑都是有灵性的,有凶兆时它发出动静。俺诗里的这柄镇宅宝剑甚至连窗外猫头鹰捉老鼠的声音都能让“她”警觉,这就是“已动小蛮腰”的含义。为啥是“她”涅?俺为了逗趣,假设俺这柄剑是龙女,所以诗句里就有了“玉蛟”和“小蛮腰”这类字眼。
|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