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也有个蒲松龄 雨斤 说起渭南李十三(1748—1810,原名李芳桂),很容易让人想到几乎与他同时代的蒲松龄。概因此二人的生平与遭遇十分相似。一个是齐鲁大地的民间才子,一个是三秦大地的民间才子。都是考了一辈子的科举,而终究未能获取功名。蒲松龄的一生,是读书、教书和写书的一生。李十三的一生同样是读书、教书和写书的一生。蒲松龄写成《聊斋志异》,李十三写成《十大剧本》。 李十三写的第一部剧本叫《春秋配》。大约作于1789年前后。这部戏曾传遍大江南北。先后被京剧,河北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移植演出。川剧后来将《春秋配》列为自己的同名传统名剧。汉剧、湘剧、弋阳腔、粤剧也把《春秋配》中的《拣柴》、《赠银》、《折梅》、《砸洞》、《落魔》等折子戏,作为自己剧种的保留节目,经常演出,历久不衰。 李十三落第归来的十年,是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也是他戏曲创作达到高峰的十年,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十年。在这清苦寂寞的十年里,他写下了八部本戏,二部折子戏,陕西民间习惯称之为“十大本”。八部本戏是:《春秋配》、《白玉钿》、《香莲佩》、《紫霞宫》、《如意簪》《玉燕纹》、《万福莲》、《火焰驹》。两部折子戏是:《四岔捎书》和《玄玄锄谷》。所有这些剧目,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传世之作,二百多年来盛演不衰。 《白玉钿》上世纪三十年代是“秦腔正宗”李正敏常演的名剧。五十年代,又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以“碗碗腔”的形式搬上舞台,深受到三秦观众的喜爱。 《万福莲》先由陕西著名戏剧作家黄俊耀改编为《女巡按》在西安演出。戏剧大师田汉观看后,遂将其改编成京剧《谢瑶环》。 1958年,《火焰驹》由秦腔名家肖玉玲主演,曾被拍成秦腔艺术片,在全国上映。后被程派赵荣琛大师改编为京剧《火焰驹》,也有另一个改编的京剧本子叫《宝马圆情》。其他不太知名的地方小剧种改编的,更是不计其数也,只是剧名不叫《火焰驹》罢了。 这是洒家去年在山上唱此戏中一段的链接:槐里学唱《火焰驹》只为我父把婚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