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高句丽 雨斤 前文(·说一说高句丽的由来)说了,高句丽的意思是大象。 本文旨在说明,上古时候的东北亚地区,充满了大象的足迹。 我国东北地区在秦汉时期有一个部落民族,叫濊貊部落,也写为秽貊族。濊,读音huo。濊貊人正是东北亚古国高句丽的创建者。 史籍中,最早把高句丽和濊貊部落联系起来的,是陕西兴平才子班固的《汉书》。班固在对公元前14年高句丽起义摆脱玄菟郡的记载中提到,琉璃明王西伐居住在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进而袭取了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公元28年,东汉辽东郡太守发兵讨伐高句丽。大武神王高无恤坚壁清野,退入国内城。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新成立的东汉接受了高句丽的朝贡。 《后汉书·东夷传》里,干脆直呼“高句丽”为“貊”。也有学者认为,秽貊族系包括夫余族和高句丽两族。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是由濊貊人和扶余人组成的。据陈寿《三国志》记载,濊族的“言语、法俗大抵与句丽同”。韩国人自己写的《三国史记》也说,高句丽王是来自黄帝之孙高阳氏、黄帝之曾孙高辛氏。 陈寿《三国志》记载的是中原地区的三国时期。韩国的《三国史记》则记载的是朝鲜半岛三国鼎立的历史:即高句丽(前37年-668年)、百济(前18年-660年)、新罗(前57年-935年)。 李怀林先生认为,大象在上古汉语里,有一个别名:“白”。这个别名来源于“鼻”字。音韵学的研究表明,上古汉语里,白和鼻二字是一个读音,可以互通、假借,互为记音字。 在《切韵》音系中,“貊”读音为莫白反,读作/mak-|/。因此,貊, 白也。也就是/khokhiri/大象。 百济的百字,也是一样的读音和来源,都和大象有关。 扶余族和扶余国,也写成夫余。此处的“余”字,是大象的另一别名“虞”的记音字,意思还是大象。 还有,长白山,就是长鼻山;大兴安岭,就是大象岭,等等,等等。总之,一句话,大象驰骋在东北亚广袤的原野上。 BTW,图中的这个“勿吉国”,很有些来头。详情请参见拙文·徒太山史辩和·加拿大原住民从何而来?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