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翻译的信达雅(四) 雨斤 数学里有一门学科叫“Topology"。 1954年,中国第一位拓扑学家江泽涵先生,把这门学科翻译为 “拓扑学”。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延伸,是一种没有长度和角度概念的几何学。它研究的是几何对象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的局部性质。因此,也有人称拓扑学是“橡皮筋上的几何学”。比方说,在拓扑学家眼里,一个带柄的茶杯和一个汽车轮胎是同一个物体,不加区别。 
英文词Topology,由两部分构成:“topo”(源于希腊语topos)意为places“地点,地方”;“logy”意思是study“研究,学问”。在数学以外的英文里,它指的是地志学,和研究地形、地貌相类似的有关学科。 江先生当年遇到的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翻译Topology? 首先,汉语里没有一个现成的词汇能传达原文的含义。其次,作为一个数学名词和学科名称,汉语的字数也不能太多,最好是两个字。最后,江先生采用了“拓扑”二字。首先,它是Topo的音译。其次,拓字在汉语里有扩展、延伸和变形的含义;扑字有掩盖、叠加的意思。而这两重意思,正是拓扑学和拓扑变换的精髓所在。因此,洒家以为,江先生的这个翻译,做到了“信、达、雅”的两条:“信”和“达”。至于“雅”么,见仁见智。 现如今,拓扑学有很多的分支。国内一般大学里,数学系会开设一门选修课“一般拓扑学”(General Topology),也叫“点集拓扑学”。到研究生阶段,才会有“微分拓扑学”,“代数拓扑学”和“同调拓扑学”,等等。在美国大学的数学系,微分拓扑学是很多博士学位的必修课之一。Differential Topology,Algebraic Topology,Homeomorphic Topology. 
江泽涵(1902-1994),安徽旌德人。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2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0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早年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一生都致力于拓扑学,特别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