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与题帕三绝 雨斤 前二文(·题帕三绝 ·宝玉为何要给黛玉送两个旧手帕?)侃过两回题帕三绝了。 老曹的题帕三绝里,有一句诗:“镇日无心镇日闲”。很多人不太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白了,此处的“镇”字,是个通假字,它的本义字应该是“整”字。因此,这句诗其实应该写成“整日无心整日闲”。意思是说黛玉自叹,自己整天无心做事,心情空虚无聊,思念心上人,思想自己的终身大事。 既如此,那老曹却为何放着“整”字不用,而要用“镇”字呢?
原因有两条:一是“借通假”;二是“避直白”。·白衣静女 一. 借通假 在明清时期的汉语中州韵里,“镇”、“整”二字属于同音不同义。故而,二字常常互相假借,互为通假。例如,京剧的韵白里,镇整就不分。 汉语里的通假用字,主要发生于秦汉以前。这是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各自为政,文字各异。这是后世异体字、同形字、通假字产生的一个主要渊源。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和统一度量衡的新政。到西汉时,汉代人复原六国古书,多是凭借记忆。因为秦汉时代尚没有印刷术,传播书籍和文化知识,只能依靠口传、手抄。 东汉人郑玄就说过,“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意思是说,作者在书写时一时忘记了本字,仓卒之间使用了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音韵学的研究表明,古人认为语言凭借声音而存在,强调既有此音,即表此义,闻者听音则知义。因而,古人在记录时往往依据声音来记录。 清代的训诂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义述闻》就这样说:“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这种用字方法在古代是得到社会承认的,不同于今人所写的错别字。 虽然秦统一六国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用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小篆文统一全国文字,基本消灭了各地“文字异形”的现象,但是在文人的著作中仍然沿袭古已有之的通假字。文人墨客笔下的通假字,反倒成了一种高雅格调的体现。 二. 避直白 有时候,人们想表达自己的私情和暗恋时,不愿意把话说的太过直白。比如,黛玉这里,就不要把自己整天心里惦念着宝玉的心情,说的太明白。用一个通假字,既委婉又显得文雅、清淡,很有学问的样子。如果用“整日无心整日闲”,就显得稍微低俗了一点。 这和当下网上歌坛的许多网络用语,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把“妹妹”写成“美眉”,“哥哥”写成“锅锅”,甚至只用字母“MM”、“GG”来代替。把“男比翼”写成“蓝比翼”(南京话里,N和L是不分的,例如,蓝(南)京男(蓝)球队,啊 哈哈哈哈。。。),把“女比翼”写成“绿比翼”,等等。目的都是为了避免直白。 总之一句话,“借通假”是手段,“避直白”是目的。 至于题帕(照)三绝里的“湘江”和“豫园”,是什么意思,下回接着再侃。 ·新题帕(照)三绝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