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高句丽的由来 雨斤 (参考文献:关于美洲大陆圭是大象的补充材料) 韩语里,鼻子读作ko。李怀林先生认为,这个读音源自三皇五帝的帝喾的“喾”字。由于黄帝部落的图腾是大象,为有象氏,而大象的鼻子很长,故而称之为ko. 三皇: 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农(农皇)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一说为少昊) 高辛,帝喾也。帝喾(kù),姓姬,是黄帝的曾孙,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华夏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帝喾所处的时代大约为新石器时代的公元前2480年左右。 原来,我们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而黄帝属于大象部落,大象有巨大的鼻子。一说到大象,人们脑子里马上就会出现它那长长的鼻子。鼻子就是大象的特征符号。所以,我们把祖先叫鼻祖。(顺便一句,中文里“象征”一词的象,也是指大象。) 高万须在他的“《鹳象虎图》解读”一文中说:黄河中下游皆归属于黄帝族联盟。其地平原山地居多,常有大象活动。此地原本有大象部落生存。大象的威严、温和、实力和忠厚的特性受到人们的推崇,因此大象又被尊为黄帝族联盟的图腾。颛顼又将此地划为豫州,后为河南省简称。《说文》:“豫,象之大者(高大的象称为“豫”)。从象,予声。”段玉裁注:“凡大者皆称豫。”《吕氏春秋·古乐》:“商人服象,肆虐于东夷(商代人驯服了大象,在战场上对东夷人展开猛烈的攻击)。周公以师逐之,至于江南(周公用兵将大象驱逐至江南。)” 中原地区的大象在商末周初绝迹。 在韩语里,大象叫做kokili,其实就是高句丽。所以,韩国和朝鲜过去有一个国名,叫高句丽,或者简称为高丽,就是大象的意思。 春秋时,齐国的晏婴称妫姓之先为“箕伯,直柄,虞遂,伯戏”(《春秋·左传·昭公三年》)。李怀林先生认为,所谓姬姓之姬,其实就是箕伯的箕。在《切韵》音系里,“喾”字的注音为苦沃反,读为/kok-|/;“姬,箕”音居之反,读作/ki-|/。在《切韵》音系里,“姬”又音“夷”。而“夷”在《切韵》音系里,属“以”纽字组。也就是说,“姬”上古音有复声母/gl-/。“喾箕”连读,或是“喾姬”连读,正是韩语里的发音/kokili/(大象)。 韩国人自己编的《三国史记》宣称,高句丽王是黄帝之曾孫高辛氏的后裔,也就是帝喾的后裔。 《三國史記》是高丽宰相金富轼奉高丽仁宗之命,于公元1145年所编撰的高丽官修正史,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完整史书。《三国史记》共五十卷,沿袭中国正史的体例,记述了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历史。 请注意,韩文的“三国史记”是“삼국사기”,读作Samguk Sagi。韩语的这个读音正是“三國史記”在古汉语里上古音的读法。诸如,三星Samsung, 现代Hyundai, 文在寅Moon Jae-in,等等,无一不是汉语上古音的读法的。越南话,日本话,也一样,全部是。 “朝鲜”二字,最早见于《尚书大传》之中。据《尚书大传·卷二》记载:“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周武王灭商之后,把被纣王囚禁的大臣箕子(又名胥餘,子姓)从监狱中释放。箕子不愿臣服于周朝,率商朝遗民出走东方的“朝鲜”。周武王听说之后,便以“朝鲜”之地封之,成为朝鲜侯。而箕子朝鲜的存在始终得不到任何考古学的证明,因此国际学术界普遍否定箕子朝鲜的存在。 二战日本投降以后,朝鲜半岛分裂为北韩和南韩两国。两韩的官方观点不约而同地认为箕子朝鲜是伪史,是西汉为了合理吞并朝鲜半岛而凭空捏造出来的故事。 下篇预告:长白山,朝鲜称为白头山,的由来。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