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西汉官话发音 --兼谈今人对古人说话的“拟音”之法 雨斤 西汉时,成都人杨雄写了一本书《方言》。 杨雄在这本书里,用西汉当时的官话语音,也就是长安话,详细记录了汉朝各地方言的发音。 其实,杨雄的书名全称为《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簡稱《方言》。这是我们现今已知的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著作。 从书的全名,我们也知道,它是一部官派使者去各地对方言进行的田野采风的原始记录。 杨雄在书中严格遵循了一个原则:“有字记载其字,无字记载其音”。意思是:前者用同义字,后者为假借字,通假字,也就是“记音字”。 注意,这里记音字的“音”,就是一个汉字的西汉官话的发音,由于这个发音和该地的方言的发音相同或接近,故而取来以记之。这和现在汉语里的许多外来语的音译用字,是同一个道理。 洒家今天就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今人对古人说话的“拟音”之法。 比如,共产党的“党”字,在西汉时读什么音呢? 如下图,杨雄在卷一的第一页说:“党,晓,哲,知也。楚谓之党,或曰晓。齐宋之间谓之哲。” 这里就出现了两个记音字:党,哲。 我们看,这两个字,都没有知晓的意思, 所以不是同义字。根据“有字记载其字,无字记载其音”的原则,那就只能是记音字了。记的是什么音呢?当然是西汉时长安官话的“党”的读音,和“哲”字的读音。 原来,“党”字在西汉时的读音,不是今天的dang,而是dong,也就是“懂”字。而“哲”字,在西汉时,不读zhe,而读成te4(四声),再后来的che,也就是“徹”。我们今天说的“大彻大悟”,就是豁然开朗,懂得了,明白了的意思。 所以,《方言》卷一里的这句话,翻译成今天的白话,意思是:懂,晓,徹,知道的意思。南方(楚国一带)说成懂,或者说成晓得。而在山东河南一带(齐宋之间)则说成徹。 台湾闽南话,现在还把“当(當)选”念成“冻蒜”,就是因为闽南语里至今还保留了西汉时“党(黨)”字的发音。详情参见前文: 顺带提一句,杨雄才华横溢,文章盖世。但,王莽篡汉时,他不顾廉耻,屈膝投靠。为王莽登基摇旗呐喊,为后世文人所不齿! 93版的《三国演义》里有一场戏,舌战群儒,拍的很精彩。诸葛亮在驳斥薛宗薛敬文时,就提到了杨雄。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