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的腌菜 雨斤 在中国北方的方言里,“俺”和“俺们”分别是第一人称的单数和复数。甲骨文里,“我”字作为第一人称的使用已经十分成熟了。但甲骨文里,却没有对应的“俺”字。这说明汉语里,“我”字的出现早于“俺”字的出现。 另外,汉语里还有很多表面上看互不相干的字,都和“俺”的右半边有关:譬如,宦官称作“阉人”,去势的刑法叫“阉割”,“腌菜”,“尼姑庵”、“奄奄一息”、常州“淹城”,甚至太湖西北岸的那个“鼋头渚”,这些名字全部和殷商时期的一个地方封国——“古奄国”有关。 2019年发现的“曲阜西陈遗址”,位于山东曲阜西陈村以西,主体年代为晚商到西周早期。共清理出灰坑1300余个、沟90余条、房址30座、墓葬16座,遗址可被划分为房址区、窖穴区、祭祀区。其中有三座祭祀坑里的殉牲“猪,羊,牛”俱全,达到了只有商王或周天子才配享的“太牢”级别(“少牢”只有猪、羊,没有牛)。这说明,这里极有可能是某个商王曾经的国都。 那么,历史上曲阜一带是否曾经为都呢? 答案是:Yes. 山东曲阜一带,古称“奄”。 《今本竹书纪年》说,商王献庚、阳甲都曾建都于奄。奄国是殷商的一个分支,奄国国君也很可能就有殷商王族的血脉。《今本竹书记年》载:“南庚自庇迁于奄”,《尚书·书序》云:“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 目前,西陈遗址的祭祀遗存,经碳十四鉴定,年代与文献记载的殷商“奄”基本对应。 《史记·秦本纪》载有“运奄氏”,出自嬴姓,《战国纵横家书》苏秦谓燕王章也有“秦将不出商阉(奄)”的说法。另古籍中多见奄、徐并称,徐国为伯益之后,嬴姓,《今本竹书纪年》记载:“(成王)二年,奄人、徐人及淮夷入于邶以叛。” 西周初年,奄人和徐人一起参与了反叛,并受到周人的严厉打压,奄人、徐族人作为一对患难与共的兄弟一起逃奔南下。《山海经》中载有“盖余之国”,音韵学的研究认为,“盖余”即为奄徐——奄人和徐人的统称,并形成了后世的盖姓和余姓。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赣榆区,就是“盖余”二字的转音字。徐州,就是徐人的余州。余,通徐也。 金文里,奄字的原意是闪电和大人的意思。《说文解字》描述:奄,覆盖。大,表示完全超过。奄字似为以双层茅草覆盖大鼎之状,可能指用鼎煮肉时所用的鼎盖,类似如今的锅盖,有覆盖之意。而鼎往往又象征山河社稷,所以奄字又有覆盖天下的意涵。也有观点认为,奄是大龟的合文,为“黾族图腾”,写作“鼋”。“鼋”也是商人图腾之一。 《竹书纪年》载:“继命姜太公吕望东征。伐奄国五十,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逐莱人地入于齐。非鹰扬元勋,不足以弹压东方,故特封之营丘。” 姜子牙东征奄国时,奄国附属的诸侯国有五十个。从这个记载上,当时的奄国还是非常强大的。于是,姜子牙决定先剪除奄国的羽翼,再攻打奄国。周军进攻打败了以徐国为首的淮夷各国,然后由南向北进攻,在山东枣庄先后降服缯国和丰国,最终才合围奄国。 奄国在重围之下拼死反抗,最终落败,奄国国君带领部分残兵南逃,在今江苏常州一代建城,仍称奄城。并且把太湖西北岸的那个小岛称作“鼋头渚”,以示纪念故国之意。鼋头渚,其实就是“奄头渚”。 史称周公旦的功绩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其中三年践奄,就是说周公旦击败奄国。奄国的失败成了周公旦功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的鲁国也是在奄国故地建立起来的。 奄国虽败,奄国给周人军队带来巨大伤亡,这让周人对奄国人十分愤恨。于是,周人下达了一个十分残忍的命令:阉割奄国所有被俘的男人。由于这一事件,后世开始把所有被执行宫刑的人称为“阉人”,把宫刑本身称为“阉割”。 由于古时候医疗条件很差,被阉割的人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救治。伤口很容易感染,导致大规模的死亡。但是,这个过程又是相对漫长,每个受刑的奄人都要持续遭受此痛,几乎丧命。所以,又有了“奄奄一息”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当时被阉割的奄国人的处境。而奄国奴隶住的地方,称为“庵”。后来的尼姑庵,即源于此。 周灭奄国前,“奄”这个字原本是褒义的。奄国人自称“奄”,山东方言里自称“俺”,就是起源自奄国。奄人发明的咸菜也叫“腌菜”。 事实上,祖居江苏北部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扬州、泰州、南京一线的人种,大都是从山东古奄国南下的奄人、东夷族的后裔。 海外原创,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雨斤同意, 请勿转载! 后记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时的江苏兴化(今划归盐城)人。有人认为,他的这个署名,其实和金瓶梅的兰陵笑笑生一样,是个假名,不是真名。它其实是山东方言“实乃俺”的谐音,意思是,这本书“其实就是我写的”!说不定,施耐庵的祖上也是奄人、东夷族的后裔。 啊 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