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崇拜的极致表现(三)
雨斤 前文(· 古人拔牙之谜)侃了大汶口人的拔牙习俗。事实上,古代史籍里有关此一习俗,早有记载。名曰“凿齿”。 譬如,《山海经》就曾记载了一个凿齿国:“羿与凿齿战于寿华之野,羿射杀之”。大意是说,后羿部落曾经与凿齿部落发生过战争,最终是以后羿部落的胜利而结束。但在晋代郭璞的注解中认为,“凿齿”指的不是人,应该是一种兽类。只是因为此野兽的牙齿长得像凿子一样,因而得名。 可是《山海经》后面的一句话却推翻了这个观点,《山海经》曰:“在昆仑墟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也就是说,在战斗的时候,后羿的武器是弓箭,而早起的武器却是盾牌。由此而言,凿齿部落肯定不是兽类,而是被凿掉了牙齿的人类。 长期以来,学界一直在对凿齿国进行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可是,苦于没有诸多的证据,大多数的研究还只停留在猜测和想象层面,根本不足以说服任何人。直到1959年,考古专家们偶然间发现了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人类骨骼,似乎都存在着同一个特点,即颅骨部分没有门牙。此时,考古专家们才意识到一个问题,怀疑大汶口文化就是《山海经》中所谓的凿齿国。从各种表象上来看,大汶口文化似乎与凿齿国完全吻合,只是没有人知道二者之间是否真的有联系。如果大汶口文化真的是《山海经》中所谓的凿齿国,那么《山海经》的真实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男性265人,有205人拔牙,占比77.4%;女性101人,有76人拔牙,占比75.2%。也就是说,整体而言不论男女,拔牙的比率大概为三分之二。并且,大汶口人基本上都是拔除上颌两颗侧门齿,个别例外的是拔掉左中门齿,或者上左犬齿以及第一前臼齿。 实际上,凿齿习俗从北辛文化到大汶口文化再到龙山文化一直流传不断。而且还曾一度南下,在江苏北部一带流行过这种习俗。这是因为,在大汶口文化最为强盛的中期,大汶口族群开始西进中原,此时逐鹿中原的有很多族群,不仅有后世被称为“凿齿之民”的凿齿部族,也有崇拜太阳的太昊、少昊部落。在冲突动荡中,有的部落选择融合交流,如太昊部落与伏羲合并,被尊为人文初祖;也有部落被击败驱逐,如凿齿之族,被迫南迁,其独特的凿齿习俗也逐渐向南扩散。 大象崇拜的台湾原住民 (注意,男左女右) 直到今天,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拔牙习俗也并不罕见,在民俗学资料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1. 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夷洲女已嫁,皆缺去前上齿。” 2. 明代田汝成《炎缴记闻》:“(打牙仡佬)父母死,则子妇各折二齿投棺中。” 3. 清代黄叔敬《台湾使棤·番俗六考》:“成婚,男女俱去上齿各二,彼此谨藏,以矢终身不易。” 最令人称奇的是第三条:“成婚,男女俱去上齿各二,彼此谨藏,以矢终身不易。”男女各拔去两颗门牙,用拔牙来表达爱情,作为海誓山盟的证据,听来让人望而却步! 啊 哈哈哈哈。。。 不过,洒家以为,如果在美国也推行这一习俗,肯定有降低离婚率的功效。你想啊,人的门牙总共才有四颗,结一次婚,拔掉两颗,你最多只能结两次婚。据此推算,你最多只能离一次婚! 相比之下,汉人的夫妻“结发”,就显得文明了许多。 海外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