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研究的一大缺陷 雨斤 学界普遍认为,甲骨文研究和释读,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停滞不前,久久没有大的突破。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早期容易认识的字,已经被几位大师级的人物认完了。剩下的难认的字,都是些“硬骨头”。连大师们都啃它不动,无名小辈就更不用说了。 洒家乃一介理工男,对甲骨文毫无研究,纯属业余爱好。但,洒家有一个野路子的观点:造成今天甲骨文研究遭遇瓶颈的原因,是甲骨文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和一大人为的困境。 在解释我的“一个致命的缺陷和一大人为的困境”之前,需要先解释一下甲骨文的内容。 甲骨文上的文字,是殷人灼龟算卦时,用刀刻上去的原始记录。今人谓之“卜辞”。 卜辞的格式,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序辞,问辞,占辞,验辞。 序辞部分,主要陈述何人何时进行的占卜。比如:“乙未卜,争贞:”这里,乙未是日子。争是人名。贞为动词。意思是告问神灵,查看龟裂纹路,解读兆像。 问辞部分,一般陈述占卜者所问之事。比如,明天下不下雨,谁谁分娩是否顺利,等等。 占辞,是事主在贞人的解释后,对所问之事做出的最终判断。大多数情况下,事主是商王自己。因此,常常有“王占曰:”等字样。 验辞,就是事后发生的事情是否应验了占卜预言的记录。 那么,什么是甲骨文的一个致命的缺陷呢? 致命的缺陷就是:卜辞释读不与龟甲上的灼裂纹路相关联。 上面说了,甲骨文是殷人算卦的原始记录。而算卦主要就是仔细观看龟甲灼烧后裂开的纹路。事实上,甲骨文的“卜”,就是这种纹路的象形文字。比如,看竖裂纹的有无,长短;横裂纹的有无,多少,走向,等等。殷人具体的断卦方式和准则,我们今天已无从知晓。但,在释读文字时,一定要结合龟裂的纹路来认字和取义。否则,就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也很自然的不能走的很远。 诚然,有的龟甲上并没有灼烧的痕迹,但是有文字。这种龟甲在全部出土的龟甲里,仅占少数。它们记录的也是占卜的事情。因此,应该和另一枚灼烧过得龟甲是配对儿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甲骨文的一大人为的困境”:出土时的配对,已经遭到人为的破坏。 考古学上,进行科学的发掘很重要。因为文物在坑里摆放的位置,排列的方式,也含有很多很大的考古学价值和信息。有时候,这种暗含的信息,甚至比文物本身更重要。 甲骨文被发现,是个偶然的事件。后来,由于可以卖很高的价钱,当地村民竟相盗掘。有的人甚至造假,用新刻的甲骨糊弄外国传教士和文物贩子。(河南人的造假能力和本性,令人发指。洒家收藏古钱币,假钱假货几乎全部产自河南。河南有的村子,全村尽是专门制造假钱的作坊。) 没有进行科学的挖掘,致使甲骨文一出土,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记录卜辞的甲片和配对的灼烧过的甲片,失散分开来了。这样,就使释读文字和寻找原始的龟裂纹路变得不可能了。 从1898年,王懿荣第一次意识到他抓来的一味中药“龙骨”上有字迹,到1928年中研院史语所派专人到小屯村进行挖掘,整整三十年间,河南人野蛮的挖掘甲骨文卖钱,几乎把中华文明最早的文字留存毁灭殆尽。实在令人扼腕痛心! 说明:上图是史语所1991年科学发掘的花园庄东地坑。 独家观点,未经专家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