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的薛宝琴 雨斤 红楼梦里,薛宝琴在全书总的表现非常的突出。她虽然在书中的戏份并不多,但却很耀眼。薛宝琴才华惊艳、知性大度、聪慧灵敏。虽然她的才学比不上林黛玉和史湘云,她的性格不如薛宝钗大度从容,但是综合起来,整个贾府也没有人赶得上她的总体形象。老朽一直认为,薛宝琴是红楼梦里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深得作者的厚爱。 今儿个洒家就来说说这位才貌双全的薛宝琴。我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条: 1). 贾母很喜欢薛宝琴,意欲把她给宝玉定亲; 2). 踏雪寻梅的薛宝琴和妙玉关系很好; 3). 薛宝琴有资格替代巧姐,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4). 薛宝琴命运结局的梅柳之争--“不在梅边在柳边”; 5). 无论87版,还是后来版,薛宝琴的演员都没选好; 1. 贾母很喜欢薛宝琴,意欲把她给宝玉定亲; 薛宝琴初到贾府,贾母非常欢喜她,硬让王夫人认她做干女儿。下雪了,将珍藏的“凫靥裘”送给她:正说着, 只见宝琴来了,披着一领斗篷,金翠辉煌,不知何物.宝钗忙问:"这是那里的? "宝琴笑道:"因下雪珠儿,老太太找了这一件给我的."香菱上来瞧道:"怪道这么好看, 原来是孔雀毛织的."湘云道:"那里是孔雀毛,就是野鸭子头上的毛作的.可见老太太疼你了, 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宝钗道:"真俗语说`各人有缘法'.他也再想不到他这会子来,既来了,又有老太太这么疼他。" 要知道,贾母在整部书里,只给两个人送过穿着:一个是给宝玉的孔雀裘,一个就是给宝琴的凫靥裘。送给宝琴的这个斗篷有个学名叫凫靥裘,"凫"是野鸭的俗称;靥就是颊部,裘是皮衣,综合起来是用野鸭子头顶上的毛织的,野鸭有个绿头鸭的别称,雄性绿头野鸭羽毛很漂亮,可用作服饰及艺术品,有很大的市场潜力。难怪香菱说看上去就像孔雀毛织的似的。清《闻见瓣香录》丁集:“鸭头裘,熟鸭头绿毛皮缝为裘,翠光闪烁,艳丽异常,达官多为马褂,于马上衣之,遇雨不濡,但不暖,外耀而已。”湘云马上认出是野鸭毛织的,很有眼力,可能史侯爷家有野鸭毛做的装饰品,湘云见多识广。湘云说“可见老太太疼你了,这样疼宝玉,也没给他穿”,这是何故呢?贾母为什么把凫靥裘送给了宝琴? 唐代学者颜师古在《汉书》注释里说:“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这种羽衣正看侧看样子不同,日光下和日影下分别显现不同的颜色。这是贵胄富室独有的工费靡巨的衣服。故宫珍存的这件凫靥裘褂,在移动时随着角度和光线的变换,闪现出不同的颜色,有时是蓝绿色,有时泛出紫色,确实光彩夺目。宝琴的这件衣裳看上去金翠辉煌的,吸引了众人的眼球。贾母给了宝琴这么一件宝物,大家认定老太太疼宝琴和疼宝玉有一比,真是如此?宝琴小小年纪,天下十停已经走了一多半了,见识不俗,但她没有在贾府这么数百口人的大环境下生活的经验。老太太对她好,她“年轻心热”,也会这样认为。她虽是投奔薛家,无形中不由地把贾家当成自个儿家。贾母主张人性光辉,喜欢性格开朗的人。宝琴年纪小,让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大观园的元、迎、探、惜都由贾母一手调教,每个晚辈在大观园的起居生活她都是很关心的。元宵节上,贾母破陈腐旧套,拿说书的《凤求鸾》说事,鞭策晚辈。黛玉在两宴大观园中说漏了嘴,贾母听的戏文那么多,不会听不出来;宝玉与黛玉经常在一块,也不符合当时礼教。这些都是在贾母的限度范围内,贾母鼓励晚辈张扬个性,摈弃人性的压抑。只在必要的时候才会出面教导。贾母表明:这些孙女和外孙女有我管教着呢,轮不到别人插手。宝琴的到来对于贾母而言无疑是诸葛亮借的东风。宝琴穿着那件凫靥裘携着侍儿在雪中现身时,贾母当着薛姨妈和宝钗的面笑着说:"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 象个什么?"众人都笑道:"就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我们注意到老太太的措词:“这个人品”、“这件衣裳”、那幅名画“那里有这件衣裳”。贾母的自信,那种在贾府号令众生的气势跃然纸上。 这个时候贾母问了宝琴生辰八字,有求亲之意。是准备纳宝琴为孙媳妇?这次提亲最奇怪的是宝玉和黛玉的态度。与上次在清虚观里不同,自始至终黛玉都没有危机感,宝玉也没费心向黛玉解释,甚至宝玉和宝琴二人双双立在雪中,一个披着大红猩毡,另一个穿着凫靥裘,奉着梅花相携簇拥而来的,俨然一副佳偶天成的架势,黛玉居然没嫉妒。这不正常。有人说宝黛已经心心相映,无须再费周折,但是刚才不见了宝玉和湘云,黛玉马上接口道:“他两个人再到不得一处,要到了一处,生出多少事来。这会子一定算计那块鹿肉去了。”黛玉第一做出反应,这有情人间的本能的敏感,也是自我安慰。宝黛对宝琴的释然态度,只有一个理解:宝琴已经定亲了,名花有主。因为薛蝌携宝琴进京就是为妹妹完婚而来,府上上下都知道。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证明贾母早就知道宝琴许了人家。故意佯装提亲的。贾母为什么这么做呢? 先比较一下宝琴和黛玉,他们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一、二者都是生在大户人家,知书达理,容貌出众。 二、二者都是投亲的,一个投的是婶母家,一个是外祖母家。 三、二者的现在境况差不多:宝琴父亲去世,母亲是痰症,这个病在古代不好治疗的。黛玉父母去得早。 不同之处: 一、黛玉是贾母亲生女儿的爱女,宝琴是贾母儿媳妇的妹妹的婆家侄女。 二、黛玉是先来的,和宝玉青梅竹马;宝琴是后来的。 三、黛玉是单身,宝琴已经定亲了,不是自由身。 贾母是要告诉众人,她对孙媳妇的选择正像她当初在清虚观说的那样:“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就是那家子穷,也不过帮他几两银子就完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心仪宝琴,宝琴已经和梅翰林家结亲,贾母多此一举,不仅重张了威严,而且贾府还多了一户梅翰林家的亲戚,何乐而不为? 2. 踏雪寻梅的薛宝琴和妙玉关系很好; 薛宝琴自父亲死后,随处漂泊投靠,因为她的堂姐薛宝钗一行近亲在贾府暂住,薛宝琴也就去了贾府了。贾府中与林黛玉等几位姑娘都相处得非常好,冬天里的一日,薛宝琴和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邢岫烟、和贾宝玉等几个人一起喝酒作诗句,作着作着众人就要寻景。正好妙玉在贾府的尼姑庵住着,那尼姑庵的附近有大片大片的红梅,众人很是想看红梅。因为妙玉为人清高,众人与她的关系不太好。于是贾宝玉就去了尼姑庵折了一只红梅,没想到薛宝琴也去寻找红梅了,薛宝琴踏雪寻梅,手拿着红梅花站在桥上,身上有披穿着贾母送给她的凫靥裘。再者她长得十分的好看,因此那红艳艳的凫靥裘和娇艳的梅花衬托得她更加好看了。贾母一时也看得呆住了,还让惜春画薛宝琴的美貌。 踏雪寻梅是《红楼梦》中著名情节,薛宝琴原本就长得非常好,人物和景物两厢衬托,都是非常好的。纯白的雪,古朴的桥,如花的容貌,娇艳的梅花,人物跟景物都是美好的。虽然在最后薛宝琴离开的贾府,离开了众人,但是这一绝美的场景相信当时看到的人都不会忘记。 3. 薛宝琴有资格替代巧姐,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有人认为,薛宝琴有资格替代巧姐,进入金陵十二钗正册。 其实,洒家以为曹公这么珍爱薛宝琴,却没有把她放进金陵十二钗正册,是有原因的。因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查看《金陵十二钗》的时候,已经说明了,那正册里的人都属于薄命司的女子。而薛宝琴的命很好,根本不算薄命。 薛宝琴结局是嫁给了一个京城中的一个男子,那男子的父亲在朝廷任有官职,是个文职,人称梅翰林。梅翰林的儿子就是薛宝琴后来的丈夫,两人在最后成亲了。梅翰林在薛宝琴小的时候就和她的父亲认识了,两人交好,于是定下了婚约。薛宝琴在最后如约嫁给了梅翰林的儿子。薛宝琴结局在贾府众多女子当中是最安稳的,嫁人生子。与贾府众多的女子相比,薛宝琴的结局可以说真的是圆满的了。薛宝琴的结局对她本人来说应该算不上好,她本怀着对爱情的追求,因为婚约,不得不嫁人。但是这样也是一种幸运,毕竟安安稳稳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啊。 4. 薛宝琴命运结局的梅柳之争--“不在梅边在柳边”; 刘心武认为,薛宝琴最后并未嫁给梅翰林的公子,而是嫁给了柳湘莲。他的根据就是薛宝琴诗句里的这行“不在梅边在柳边”。 事实上,这句诗的出处是汤显祖写的《牡丹亭》里,女主角杜丽娘题在画像上的一首诗。杜丽娘是在回忆和男主角柳梦梅梦中相会的情景。前一句描述的是梦中的柳梦梅的样子,后一句,即“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之句,表面写月亮,实则为今后的死后还魂并和柳相会埋下了伏笔。诗中的柳既是指男主角手持柳枝而来的形象,也是暗藏男主角的姓氏。 洒家觉得,刘大作家的这种探佚,有些不着调,不靠谱。早先,因麒麟伏白首双星时,还有人认为史湘云最后嫁给了卫若兰呢。 5. 无论87版,还是后来版,薛宝琴的演员都没选好; 顺带说一句,影视剧里的薛宝琴演员都没选好。无论87版,还是后来版,演薛宝琴的长相都不够美。这大概源于导演们都不太看好薛宝琴在红楼梦里的分量,觉得她只是个小角色,举足轻重无所谓。看来,曹公的用心良苦,不太为后人所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