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为什么叫潇湘妃子? 雨斤 上篇侃到,黛玉之死和北静王有直接关系。今天就来侃侃为什么。 原因一 老曹给黛玉的诗号取名叫潇湘妃子,就是有所暗示。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一回中,大观园众姐妹要起诗社,于是众人各取别号。比如,湘云叫枕霞旧友(这个有很大的寓意,下文再侃),李纨叫稻香老农。黛玉的诗号为"潇湘妃子"。 老曹为黛玉起的这个名号,从字面上看,与娥皇女英的故事有关,以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象征黛玉的悲惨命运。在古代传说中,尧把王位禅让给了舜,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舜南巡时病死在洞庭湖畔。舜的妃子娥皇、女英寻夫至此,悲伤哭夫后,投湘水自尽。 历代文人用湘妃故事者,总离不开夫妻生离死别、相思不尽、恸哭遗恨等等。如果不管什么关系,什么性质,只要有谁老爱哭鼻子便叫她潇湘妃子,这个解释推敲起来,恐怕有些勉强。因为娥皇、女英泣血染竹,本是出于深情殉夫的表现。并非是一般地多愁善感,无缘无故地爱哭。如果黛玉真是像高鹗续书所写那样,因王熙凤的调包计,焚烧诗稿后,悲愤致死,那就与湘妃的故事颇不相合。老曹又何必郑重其事地命名其住处为“潇湘馆”,赠与其雅号为“潇湘妃子”,称她为“林潇湘”呢?更何况,舜死在先,娥皇女英投水自尽在后。 况且,黛玉和宝玉在书中,最痛恨的就是“功名利禄”。他们对薛宝钗参与选秀,想方设法的要去给皇帝做女人,嘴上不说,但心里很不以为然。宝玉还时不时的拿杨贵妃来开涮薛宝钗。红楼梦里有一回的回目,就叫“杨妃戏彩蝶”,说的就是宝钗。还有一回,宝钗对宝玉把她比作杨贵妃,甚为恼火,碍于贾母在场,不便发作。但还是借着责骂丫鬟的机会,狠狠的回敬了宝玉的讽刺。这就是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 ”里那段暗隐锋芒的描述: 贾宝玉问薛宝钗为什么没去听戏,薛宝钗答道:“我怕热,看了两出,热的很。要走,客又不散。我少不得推身上不好,就来了。”薛宝钗这话很显然是讽刺贾宝玉以身体不好为名说瞎话,让贾宝玉听了有些尴尬,便搭讪说:“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薛宝钗听了这话怒从心头起,但毕竟这个场合有贾母在不好发作,便冷笑两声,回敬了一句:“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这时有个小丫鬟靛儿丢了一把扇子,便和宝钗开玩笑说:“必是宝姑娘藏了我的。好姑娘,赏我罢。”薛宝钗正在气头上,便指他道:“你要仔细!我和你顽过,你再疑我。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跟前,你该问他们去。”一句话把靛儿说跑了。 再比如,老曹给秦可卿的房间里,陈设了很多含有讽刺意味的古玩和字画,其中“一边摆着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而赵飞燕和杨玉环都是历史上声名狼藉的妃子。 这些都说明,老曹在红楼梦里用“妃子”这个称号时,常常是带有负面意义的,是用来贬损一个人的。除非是这个人在现实中,确实是个妃子,比如他的姐姐元妃。可他又为什么要给心中的偶像林黛玉取个“潇湘妃子”的诗号呢?难不成,林黛玉在现实中,也是个妃子? 原来,想做妃子的人没有做成。不想做妃子的人,却在现实生活中,被强迫做了妃子。黛玉潇湘妃子的诗号,就是老曹的一种写实的暗示。原本在老曹的八十回后的文字里,黛玉后来还真成了一位王爷的妃子,尽管只做了几天。这位王爷就是北静王。 原因二和原因三,下篇接着再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