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悲伤 雨斤 克莱斯勒写过一首小提琴曲《爱之悲伤》(德文 Liebesleid,英文 Love's Sorrow),哀怨里带有几分甜蜜,十分的动人。但哀叹是主要的,甜蜜是次要的。 菲利茨·克莱斯勒
很多小提琴大师都拉过它。祖克曼,梅纽因,斯特恩,帕尔曼,奥伊斯特拉赫,郑京和,西奇崇子。其实,克莱斯勒自己也拉过,油管里有他拉的录音录像。但,由于当时的录音条件所限,效果不是很好。 洒家早年有一套磁带盒,里面有斯特恩的录音。现在胶带已经粘在一起,无法转动了。后来又买了帕尔曼的一片CD,里面就有这首《爱之悲伤》(见下)。今天重温一下,昨晚失眠了。 克莱斯勒还写过一首小提琴曲《爱之喜悦》(德文 Liebesfreud,英文 Love's Joy)。不过,今天洒家只有悲伤,没有喜悦。事实上,这个是克莱斯勒的三件一套的组曲。第三首叫《爱之迷香》(德文 Schön Rosmarin,英文 Lovely Rosemary)。也有人译为《爱之迷茫》。因为迷迭香(Rosemary)这种植物,古希腊人认为,它有麻醉的功效,能止痛。
爱之悲伤,大体上是个回旋曲式:A-B-A-C-A。你可边听边看播放器的计秒。 A 0:00-0:39 哀愁 B 0:40-1:14 渴望 A 1:15-1:50 更哀愁 C 1:51-2:25 恬静 (解脱后的淡定) A 2:26-3:12 不愁 曲子里解脱,只需两三分钟。现实里解脱,可没有这么快。除非你能像刘德华唱的那样,喝上一杯忘情水。 有的看官可能要说:你净在这里瞎蒙。凭什么说曲调是“哀愁”的,或是“渴望”的?这就是音乐语汇的基本常识了。简单一句话,哀愁的旋律一般是“下行”的,也就是音符越来越低;而渴望的则是“上行的”,或者“攀升的”。不信, 你再回去听听这里的A段和B段。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