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的一次日食 雨斤 北大教授冯时先生,1992年写了一篇文章《殷卜辞乙巳日食的初步研究》,发表在《自然科学史研究》第十一卷第二期上。 该文通过研究卜辞"戠"字音义,考定了殷卜辞中迄今所见唯一的一次日食记录。日食时间为:公元前1161年10月31日,乙巳日的早晨,当属殷王祖甲之世。 文中引用的这片甲骨,是出自郭沫若《甲骨文合集》33696号。(如图) 1. 一 二, 乙巳贞,酒彡,其召小乙。茲用。日又戠,夕告于上甲,九牛。 2. 茲用。一 洒家以为,这篇文章的结论是大有可商榷的余地。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关键点: 其一,就是对甲骨文里的这个“戠”字的字义问题; 其二,就是关于中国历代历法的演变。 甲骨文里的这个“戈下倒三角”的字(见下图),学界一致认为,释读为今天的汉字“戠”。问题是, 此字的字义到底为何,学界的看法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指“日食”、“月食”(郭沫若,李学勤);有人认为,是一种商代的祭祀名称(罗振玉,叶玉森);还有人认为,是指一种红色的肉食(饶宗颐,于省吾)。 郭沫若认为「日有戠」中的「戠」通「食」,那么,这片甲骨卜辞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或疑「戠」通「痣」,是记载的太阳黑子活动。 如果「日又戠」真是表示“日食”的话,那就有很多甲骨卜辞,都是记录的日食现象: 乙丑贞,日又戠,其告于上甲----------------《甲骨文合集》33697 庚辰贞,日又戠,其告于父丁,用牛九。 ---------------《甲骨文合集》33698 庚辰贞,日又戠,告于河-------------------《甲骨文合集》33699 乙丑贞,日又戠,允惟戠。 ---------------《甲骨文合集》33700 xx贞,日戠有 -------------- 《甲骨文合集》33702 甲子卜,贞,日戠于甲寅-------------《甲骨文合集》33703 辛巳贞,日又戠,其告于父丁。 ------------------------《甲骨文合集》33710 还有李学勤提出的所谓的「癸酉日食」,出自《甲骨文合集》33694。如此,这就并非冯先生所言的“唯一”的一次日食了。 其二,就是关于中国历代历法的演变问题 学界一致认为,早在殷商时代,古人已经开始用十个天干配十二地支的方法来记录日期了。这在甲骨文里有完整的几片甲骨的记录。 问题在于,古代的历法一直在不断的改进和变革。商周时期,各个诸侯国采用的历法也各不相同,比如,周天子的历法,别的诸侯国禁止使用。因此,才有“春王正月”一说。到了唐宋以后,尤其是元代的郭守敬,对阴历的历法,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就是我们今天使用的阴历的雏形。不管怎样,殷商时期的“乙巳”日,绝对不能从今天的阴历里来推算出来。 海外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