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演讲闹的笑话 ---兼议诗经国风的排序问题 雨斤 前文已经说过,国风的开篇之作是《关雎》。那么接下来第二篇是什么呢? 提起诗经第二篇的《葛覃》,就不能不提胡适演讲曾闹的一个笑话。 1925年9月,胡适到武汉大学演讲。演讲稿发表在《艺林旬刊》第二十期上。他在谈到诗经第二篇《葛覃》时说:“此诗描写的是女工人下班急于回家的情景。” 此语一出,舆论哗然。胡适自己也觉得他的话太不靠谱,于是他重新发表了一篇《谈谈诗经》的文章。其中,又推责给他的秘书刘大杰,说刘对他讲演的笔录有误。连吴作人后来都在《谈“谈谈诗经”》里,指出胡适的不对,成为当时文坛一大话题。 《国风·周南·葛覃》描写了一个新婚女子急于回到娘家,一路上所见所闻,令她心情愉悦欢快的样子。葛藤茂盛的爬满山谷,黄鸟欢快的鸣叫着,穿梭于林间。 注意,古人把山谷中的“谷中”,说成“中谷”。现代汉语里,把女子回娘家叫“归宁”,即源自此诗。崔颢的“芳草萋萋鹦鹉洲”大概也学的是这里的“维叶萋萋”。 《国风·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这里有几个生僻字。葛:植物名。 覃:音[tan],借作藤。 濩[ hùo ]:煮。絺[ chī ]:细葛布。綌[ xì ]:粗葛布。 斁[ yì ]:厌。 至于白话译文,网上多的是,此处就免了。 历代诗家对诗经里,国风的前几篇诗作的排序问题,研议颇丰。 三百多篇诗,前六篇主要写了恋爱,新婚,夫妻离别,渴望多子,回娘家省亲等内容。总而言之,都与婚姻有关。这绝不是编者的无心之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体现了古人的“治国先治家”的观念。 第一篇《关雎》,讲的是男子思暮美丽女子的爱情故事。 第二篇《葛覃》,讲的是女子新婚归宁,回娘家时的愉悦的心情。 第三篇《卷耳》,讲的是丈夫出门远役,妻子在家思念他的故事。 第四篇《樛木》,是祝贺新婚男子的赞歌,重点强调不论君子或淑女,都不能有嫉妒之心。 第五篇《螽斯》,大意是祝贺人们多生子女,多子多福。 第六篇《桃夭》,是一片新婚贺词,祝愿新娘子“宜其室家”。 第七篇《兔罝》,赞美文王手下武士的勇武气概。 第八篇《芣苢》,赞美后妃劳作之美,后妃德贤之美。 第九篇《汉广》,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 第十篇《汝坟》,描写了一位喜迎行役而归丈夫的妻子的喜悦。 第十一篇《麟之趾》,是一首赞美诸侯贵族公子们的颂歌,与《关雎》相呼应,给周南收尾。 王安石就认为,诗经国风的篇目排序大有深意,非常讲究。他认为:“王者之治,始之于家。家之序,本于夫妇正。” 王安石在他的《周南诗次解》里说:“王者之治,始之于家。家之序,本于夫妇正。夫妇正者,在求有德之淑女为后妃以配君子也,故始之以《关雎》。夫淑女所以有德者,其在家,本于女工之事也,故次以《葛覃》。有女工之本,而后妃之职尽矣,则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求贤审官者,非所能专,有志而已,故次之以《卷耳》。有求贤审官之志,以助治其外,则于其内治也,其能有嫉妒而不逮下乎?故次之以《樛木》。无嫉妒而逮下,则子孙众多,故次之以《螽斯》。子孙众多,由其不妒忌,则致国之妇人亦化其上,则男女正,婚姻时,国无鳏民也,故次之以《桃夭》。国无鳏民,然后好德,贤人众多,故次之以《兔罝》。好德贤人众多,是以室家和平,而妇人乐有子,则后妃之美具矣,故次之《芣苢》。后妃至于国之妇人乐有子者,由文王之化行,使南国江汉之人,无思犯礼,此德之广也,故次之以《汉广》。德之所及者广,则化行乎汝坟之国,能使妇人闵其君子而勉之以正,故次之以《汝坟》。妇人能勉君子以正,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公子,皆能信厚,此《关雎》之应也,故次之以《麟之趾》焉。” 小时候念古文,只知道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笔锋犀利,是北宋的政治家,改革家。没想到他的诗文也是一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