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谁编的? 雨斤 前篇侃了诗经的作者,今天来侃侃诗经的编者。 史籍里,有关《诗经》的收集和编选,主要有三种说法:“诸侯献诗”,“王官采诗”和“孔和子删诗”。 诸侯献诗说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丘明所撰的《国语》。左氏传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洒家以为,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应该大多是各地诸侯所献。 王官采诗采诗说,最早出自孔子的九世孙孔鲋的《孔丛子·巡狩篇》。王官,就是周天子派选的官员。《孔丛子·巡狩篇》載:“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汉书·食货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东汉初年的大学者刘歆在其《与扬雄书》内亦稱:“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孔子删诗说,首见于太史公的《史记》。据说原有古诗三千多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整理出了共计三百零五篇的《诗》。宋代朱熹也基本肯定此说法。 但此说也一直受到历代学者的质疑。唐代孔颖达、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和方玉润等,皆怀疑此说。因为根据《左传》中记载,孔子不满十岁时,就已经有了定型的《诗经》。比如,公元前544年,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的《诗经》基本相同。一个十岁的鼻娃,就会删诗,恐怕聪明如孔圣人般,也难令人信服。 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整理音樂的过程。無論如何,孔子以詩經為課本(四书五經之一),對詩經重要性的肯定無庸置疑。 洒家本人也基本认同这样的解释。否则,诗经的鲁颂就不会出现。 近年来,内地有学者提出新论,认为诗经里的大雅小雅,以及商颂和周颂的编者,应概是尹吉甫一人所为。这里面牵扯的论证文献甚广,感兴趣的看官可去自己搜索一下。
《诗》:305篇 《风》:160篇 《雅》:105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 《颂》: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需要指出的是:诗经里的诗作,在当时都是人们口头传唱的歌词。也就是说,都是有旋律的,有音乐的。由于那时候还没有出版社,也没有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诗歌都只是人们口头传唱的的小调曲儿。 诗歌,诗歌,其实是先有歌,后有诗!可惜年代久远,我们无从知道当年的那些好听的曲调,是什么样子!但仅从留存下来的这些歌词的优美语调,我们不难想象,它们的曲调旋律一定也很优美。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按地区划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风”、“陈风”和“曹风”,共160篇,又被称为“十五国风”。《国风》被普遍认为是《诗经》中的文学精华部分,后人将其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的本意,是“正”的意思。《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小雅》為王公大臣们宴請賓客时演奏的音樂。《大雅》則是國君接受臣下朝拜,陳述勸戒的音樂。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还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一般认为其中大部分都是西周前期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5篇,自古以來一直相傳是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所作。不過,目前學界則傾向於認為是商朝所留下的祭祖詩歌。
大玉儿当年也爱“附庸风雅”。给自己六十大寿时,不顾军费紧张,开炉铸造了一枚万寿无疆背大雅。洒家多年前,曾耗巨资入藏一枚。品相极佳,极其珍贵,价值不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