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歌德与缺德的争论 雨斤 大学是77,78级的人,也许还记得当年的那场关于歌德与缺德的争论。 1979年6月,青年作家李剑在河北文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的《歌德与“缺德”》的文章。李剑在文中说,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歌德”——歌颂党、国家和社会主义,而不是“缺德”——专门揭露“阴暗面”。从这个观点出发,文章把揭露社会主义时期生活中的阴暗面的作品斥责为“缺德”,嘲笑文艺界一些人“没有歌德之嫌,却有缺德之行”,并进而狭隘地主张社会主义文学只能是“歌德”。此文“规定”创作的主要任务是“为无产阶级树碑立传,为‘四化’英雄们撰写新篇”。 这篇文章在文艺界引起了极大争论。争论分为两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杂志等大报刊,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对李剑的文章进行了批驳。但是,为李剑的文章叫好的另一种声音,在大报刊上也时常能见到:有人认为李剑的文章是正确的,文艺界的思想解放已经引起了“思想混乱”,走上了“否定毛主席文艺路线”的道路,搞得不好,“会出现1957年反右派前夕的那种状况”。 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来说,这场争论是无可厚非的。但李剑这回的马屁,却拍在了马蹄上,被马狠狠的撂了一蹄子:大约在8月底,胡耀邦看了一封反映这篇文章的信后,立即批示在9月4日和7日召开座谈会,由中宣部主持,邀请河北省文艺界的一些负责同志、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全国文联的一些负责同志和在京的文艺理论批评家20余人参加。 在座谈会结束时,胡耀邦讲了话,他指出《歌德与“缺德”》的缺点与毛病在于同毛主席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相违背,同党中央反复强调的“在一切战线包括文艺战线在内的拨乱反正”,把林彪、‘四人帮”歪曲的东西端正过来,保护和爱护各条战线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方针不合拍。同时,他又指出,作者是个青年,不要过多追究,要允许青年人犯些错误,要采取教育的方法、诱导的方法进行诚诚恳恳的带助。对文艺上的争论问题,要用同志式的、平心静气的方法来交谈、讨论,弄清思想,团结同志,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胡耀邦的讲话使这场争论趋于平息,作者李剑也做了自我批评,并进而摆脱了被追究责任的局面。 其实,骂人“缺德”,古来有之。 在中国古代的道德标准里,赫然列有四大缺德事:踢寡妇门、挖绝户坟、吃月子奶、骂哑巴崽。谁要是干了这四件事中的一件,走在路上是要被戳脊梁骨的。这其中,以第一项最为忌讳。为什么呢?因为寡妇门前本来就是非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认为这个寡妇有一些不轨的行为。更不用提踢寡妇门了。踢寡妇门除了让寡妇名声受损之外,还有欺负人家家里没有男人的意思。 事实上,在旧社会里,干这种缺德事情的,都是些地痞无赖,流氓二溜子。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打骂犟顶横,馋懒奸滑蹭”的主儿。 网络时代,大家在网上开博客写文章,到论坛发帖讨论,唱歌交流,已是家常便饭。这里面也有一个“网德”的问题。尽管网上用的是笔名,马甲满天飞。但一个人在现实生活里的品德,也会在他/她的网上言行里,表露出来。 近来,万维的高山流水论坛,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有个版主(还是个女的),删贴不公,无故封人;而也有一些网友,连基本的事情真相也没搞清楚,就对版主的这种不公正的行为,大唱赞歌,歌功颂德,拍马屁表忠心。套用李剑的话,这也是“缺德”。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这明明是“骂哑巴崽”嘛:你把人封了,不让人讲话,把人家变成“哑巴”啦。再接着说人家的坏话,这不是缺德是什么?古人都已把这种行为列入四大缺德的事里了,可见你的品德,按照封建社会的标准都不及格。 有道是:理不辩不明。你如果认为你有理,就要让人家讲话,给人家辩解的机会,而不是封号,冻结帖子。那样的做法,三个字:忒没劲;一个字: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