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派脑后音的发声方法 雨斤 程派大师们的演唱,常常带有一股浓浓的脑后音,非常的好听。 比如,下面陈吟秋的这段荒山泪,注意“勤织纺”三个字(音频0:11-0:16处),就有一股很明显的脑后共鸣音,非常的美。 陈吟秋大师唱的“勤织纺助儿夫奉养双亲”: 那么,初学程派的人,如何唱,才能获得这种好听的脑后音效果呢?
洒家近来在一本戏曲杂志上,看到了几个练习头腔共鸣的小窍门。今结合自己平时唱戏的体会,整理出来,和戏迷票友朋友们分享一下。 一、“闭嘴打哈欠”的妙用 牙关紧是很多初学者的通病:嗓音的发声状态是牙关紧,声音完全打不开,紧压鼻沟声音通不到头腔,更不会用气。 练习头腔共鸣,首先要从气息训练入手。以吸气的方式打开喉咙——松开牙关——打开颌关节——放松下巴——放平舌头——稳定喉头——抬起软腭,配合呼吸练习和气息控制。在呼气出声的同时,以想象在“不断吸气”、“怎么吸就怎么唱”、“吸到那就在那唱”和“唱的过程中想着吸,所有的字都吸着唱”的感觉来帮助打开喉咙( 摘自孔令华《声乐入门》) 。 “闭嘴打哈欠”,这是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训练方式。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打哈欠,然而我们的发声状态要以“闭嘴打哈欠”的方式抬起软腭,这是喉头位置和喉咙状态适合演唱发声的最佳状态。打哈欠时嘴张得开,两腮的肌肉都是主动配合的,牙关抬得高,上下颌打得开,这是发声的基本要求。如果牙关抬得不够高还会影响高音的开发。 必须强调的是,打哈欠时的嘴型大小要有一定的尺度。如果嘴张得太大,一是影响舞台形象,二是会造成发声肌肉群的僵硬由此影响气息的深通。必须以闭嘴打哈欠的口型,反而可使口咽腔、鼻咽腔充分打开,这是通向头腔的要道,因为它们上连鼻腔,下连胸腔是个联络站,充分打开这部分有助于获得头腔共鸣。 帕瓦罗蒂认为: “口咽腔的共鸣是人声共鸣的扩大器,是获得优美音色和声音上下贯通的保证。”养成闭嘴打哈欠的发声习惯的同时也解决了牙关紧的问题。 二、打开鼻腔 这是获得头腔共鸣及高音位置的关键。有的人演唱时鼻音很重,除了生理现象,如患了鼻炎之外,通常是因为声音上下不贯通,在鼻腔处窒息了,声音到不了头腔。 练习发声前,使鼻翼两侧的上唇方肌和颧肌同时向外横向展开( 像大笑或打开大槽牙啃咬东西状) ,同时使鼻周围的神经兴奋起来,如同打喷嚏前的感觉,又如吃芥茉的辣味直冲恼门的体会,还要有意识地要将声音沿着鼻咽上方往眉心处唱,好似每个声音亮珠的珠眼都串在眉心上一样。 也可以采用孔令华在《声乐入门》中所提供的方法,从练习an、en 、in、ang、eng、ing、ong 这几个鼻韵母的发音来找鼻腔共鸣的位置。这个位置找到了,就找到了头腔共鸣的通道。 当然,这些只是提供给初学者的一些手段。个人还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多多揣摩,仔细体会,默默的练习,力争形成自己发声的自然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