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一个杀人如麻弑君有数的大孝子 ----鹳雀楼的传说 雨斤 提起鹳雀楼,你可能马上就会背诵出下面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这首诗,在中国就连三岁孩童都能背诵。诗人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天下。 我们知道,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息其上而得名。它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据记载,鹳雀楼高三十米,是当时长安城墙的五倍。这么高大雄伟的鹳雀楼为什么要建造在远离城镇的黄河边呢? 鹳雀楼建于南北朝的北周。那是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北周政权的权臣宰相宇文护,在秦晋豫交界的黄河边修建了鹳雀楼,这里是北周与北齐交战的前线。他修建鹳雀楼是为了军事目的吗?非也! 宇文护建造鹳雀楼花了十四年时间,结构精美,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设计独一无二,在当时肯定也是花费巨资。如果仅仅是军事用途,完全没必要这样铺张浪费。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女人——宇文护的母亲。宇文护虽然一连杀死北周的三位皇帝,权倾朝野,面目狰狞,但却是个大孝子。 宇文护的母亲在战乱时期陷落北齐,被齐王长期幽禁,以此做为人质筹码长期要挟北周。无奈罢兵的宇文护,日夜期盼北齐文宣帝高洋,放他母亲回来。于是在黄河岸边建造了高大雄伟的鹳雀楼,凭栏眺望母亲所处的敌国,以此来寄托思母之情。 因此,在山西蒲州(现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当地人也称鹳雀楼为“孝子楼”,望母楼。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王实甫的《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地。西厢记里,崔莺莺和张生半夜里弄的那些事儿,就发生在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遗址附近的普救寺里。 鹳雀楼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被蒙古人一把火烧成灰烬,仅存故址。明初时故址尚存,后因黄河水泛滥,河道摆动频繁,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 1997年12月复建,是此楼自元初毁灭七百余年后的首次重建。2002年9月26日,新鹳雀楼落成开始接待游人。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在建筑形制上充分体现了唐代风格。鹳雀楼的油漆彩画是国内失传的唐代彩画艺术,是国内唯一采用唐代彩画艺术恢复的唐代建筑。 宇文护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一千五百多年了。他为思念母亲,修建的鹳雀楼也早已烟消云散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得到,摸得着的那时候的东西,也就剩下两样了:一个是天上的月亮,一个是北周初年铸造的一枚钱币:五行大布! 这枚北周钱币,颇为独特:它的面文独一无二。它的铸造十分精良。它的书法是那么的优美,是典型的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面筋篆”。它铸行于公元557年,其时宇文觉是皇帝,宇文护是宰相。 洒家自藏的这两枚北周三钱之一,品相一流,秀色可餐!每当我心意烦乱时,就拿出来,盘腿打坐,闭目屏吸,将此二钱手握掌心,能降血压,缓呼吸,静气神! 深切呼唤教授兄,呼唤楼兰云! 看来,网上和我有此同好的人,真的和马夫头稻黍一样稀!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