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后 --嫦娥的丈夫为何叫后羿? 雨斤 大家都知道,繁体的“後”字,在国务院1955年的简化汉字方案里,被简化成了“后”。 事实上,这个简体的“后”字,在甲骨文里就已经存在了。它的本意,是君王的意思。到了周朝时,才引申出了君王的配偶的意思,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王后,皇后,和太后,等等。 而简化以前的那个繁体的“後”字,它原来的意思,只是表示时间的先后,和位置的前后。是个介词,不是一个名词,也不是用来指称人的代词。简化汉字以后,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干的意思,被硬生生的混为一谈了。 夏朝称自己的君王为“后”,这在古籍里十分常见。例如,《国语·周语上》里引用《尚书·夏书》说:“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韋昭注云:“《夏书》,逸书也。元,善也。后,君也。戴,奉也。”再例如,《楚辞·天问》曰:“启代益作后。”王逸注云:“后,君也。” 有时,史书里的“后”字,还和君王的名字连用,来指一位特定的夏朝君王。例如,《吕氏春秋·先己》有:“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再例如,《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寻,灭夏后相。”这里的“夏后相”,说的就是太康失邦后,迁徙到了商丘,投奔同姓诸侯“寻”的那位夏王“相”也。 可见,“后”是对夏朝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君王的称呼。 河南出土的后母戊鼎,是商代后期(大约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出土后,一直被人们识读为“司母戊”鼎。就是因为人们不知道,简化的“后”字在上古就已存在。所以,误认为鼎内的铭文第一个字,是“司”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芒砀山发掘的石崖墓穴--西汉梁孝后墓,里面的石条和铜印上,也都有简体的“后”字。梁王刘武,乃景帝刘启一母所生的亲弟弟。 到了三国时,曹操原本是夏侯氏,过继给叔祖父改姓曹。夏侯氏,其实就是夏后氏,曹氏自己声称为夏王室之后,即缘于此。 再推而广之,史书里常说的“诸侯”,其实就是“诸君”,“诸王”的意思。周朝以后,侯才成了比君王和天子低一级的官衔。很明显,这也是由于“侯”是“后”的同音假借字造成的。 神话传说里,嫦娥的丈夫“后羿”,其实就是“君羿”,“王羿”。也是把后字,和君王的名字连用的结果。后羿原是夏代部落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他的名字为“羿”,也称大羿。至于他的老婆到底是不是嫦娥,已不可考。 也有学者认为,射日的羿和夏朝的羿不是一个人。虽然两人都叫羿,但射日的羿是尧时期的人,不可混为一谈。“后羿”的“后”的意思,是“首领”,是君王的意思。 同样,尧帝时的农官后稷,也就是王稷,他便是姬姓周人的始祖。 音韵学真是解开上古诸谜的一把钥匙! 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