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侃瞿秋白的绝笔诗 雨斤 瞿秋白1934年10月被党抛弃,没有获准随红军长征,而被命令继续留在南方。1935年2月在逃亡香港的途中被国民党军队宋希濂部逮捕。同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罗汉岭被执行枪决,时年36岁。 行刑前,瞿秋白要来纸和笔,写下一首绝笔诗《偶成》: 夕阳明灭乱山中, 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 心持半偈万缘空。 秋白绝笔 六月十八日 瞿秋白古文功底深厚,绝笔诗的四句,全部语出有典。(有文化的人,死的也很有文化!) 第一句出自唐韦应物的《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寒树依微远外天, 夕阳明灭乱流中。 石脉水流泉滴沙, 鬼灯如漆点松花。 第二句和第四句,出自唐郎士元的《题精舍寺》: 石林精舍武溪东,夜扣禅关谒远公。 月在上方诸品静,僧持半偈万缘空。 秋山竟日闻猿啸,落木寒泉听不穷。 惟有双峰最高顶,此心期与故人同。 第三句出自杜甫的《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除第三句一字未动,其它三句都只改了一个字:第一句“夕阳明灭乱山中”把原诗中的“流”改作了“山”;第二句“落叶寒泉听不穷” 把原诗中的“木”改作了“叶”;第四句“心持半偈万缘空”把原诗中的“僧”改作了“心”。 第三句“已忍伶俜十年事”杜甫的原话他一字未改。“伶俜”一词,源自古乐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中的“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句。意指孤独无依的样子。杜甫原诗中的“伶俜”指安史之乱,瞿秋白这里明显指的是共党内部的权谋之争。 他为什么忍了十年孤独呢? 瞿秋白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中说:“对于政治,从1927年起就逐渐减少兴趣。直到最近一年----在瑞金的一年实在完全没有兴趣了”;“总之,我其实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虚负了某某党的领袖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么呢?” 瞿秋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文人,当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负责人力所不及,是历史的误会。从1927年——1935年近十年中,革命处于低潮,党内斗争复杂,权谋纷争不断,作者经历坎坷,心绪很是不爽。1931年的六届四中全会上,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并开除出中央政治局。后到瑞金任闲职。现今身陷囹圄,且患结核重病,生存条件恶化,随时准备牺牲。自己觉得又委屈,又孤独,又无奈,又无望,但以他的文人性格都忍了下来。 第四句“心持半偈万缘空”,“偈”是佛家的禅语,瞿秋白这里无疑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什么说“半偈”呢?他在《多余的话》中写道:“我的一知半解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其实,我对这些学问,的确是知道一点皮毛。”这可以说是对“半偈”最准确的注解了。他认为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并不完整,只知道了一半。 一句话,瞿秋白有些后悔了。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才子,被马克思的共产学说给坑苦了。到后来,连小命都给搞丢了。 洒家以为,瞿秋白是马克思在中国坑死的第二人。第一人是李大钊(见下)。 ·红灯记暗藏不为人知的大秘密 后记 洒家认为,男人的四十岁是一道坎儿。瞿秋白36岁丧命,李大钊37岁遇难,李叔同38岁出家,岳飞39岁风波亭。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巧合。 男人的第二道坎儿是六十岁。到了六十岁,如果还不出家,就没机会了! ·一个为情所伤的人的内心 · 粤语填词:禅院钟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