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奇事李叔同(一) 雨斤 提起李叔同,很多人是从他填词的那首《送别》知道他的。 提起民初的学堂乐歌《送别》,很多人又是通过电影《城南旧事》知道这首歌的。 而电影《城南旧事》,则是改编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同名小说。 洒家第一次知道李叔同的奇人奇事,是由于读了他的学生丰子恺和潘天寿的回忆文章。自打那时起,我就对他崇拜的五体投地。有人可以作证,这不是一两天的事了,也不是一二十年的事了。 李叔同,本名李漱筒,出家后法号“弘一”。他也时常自称“晚晴老人”。(原因见内:谁是无题的专家) 那么,他都有哪些奇人奇事呢? 首先,李叔同的身世奇。 李叔同生于天津,但祖籍山西洪洞。他父亲是山西有名的儒商大财主,妻妾成群。李叔同的母亲,只是他父亲的第三个小妾。李叔同出生时,他父亲已经七十二岁了。他五岁时,父亲就亡故了。所以,李叔同是母亲含辛茹苦一手带大的。 也正由于此,李叔同对母亲极其孝敬,是个大孝子。他曾说“一生中只有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时光最幸福”,后来便是一直忧愁,直到出家。母亲死后,他曾改名李哀,可见伤痛之切。然后就心无挂碍,离开故土,留学日本学习油画。因其母是浙江平湖农家女,故后来李叔同每每自言“乃浙江平湖人”,以纪念其先母。 其次,李叔同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通才”和“奇才”。 李叔同少年聪慧,很多方面他是“无师自通”。他一生的成就,如果依他在该领域对后世的影响大小而论,洒家以为,依次是: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和诗词。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的油画、钢琴、五线谱,话剧等引入中国。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 1906年,李叔同与他的同学曾孝谷,创办业余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小仲马的《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李叔同在该剧中,男扮女装,饰演茶花女一角。请注意,这可是1906年啊。当时中国的皇帝还是光绪。这一年,李叔同26岁。 1910年携日本妻子福基诚子回国。福基是李叔同的第二任妻子,是李叔同日本房东的女儿,也是第一个愿意给李叔同做裸体模特的女人。 李叔同17岁时,奉母命与天津卫芥园俞家茶庄的茶商之女俞氏成婚。俞氏比他大二岁,但端庄淑静。自从大儿子李准出生后,李叔同就开始游历在外,很少回家。而俞氏在家则克勤克俭,侍奉婆婆。李叔同出家后,唯一一次回老家做佛事,就是给俞氏作法场,超度亡妻,以解脱自己内心对俞氏的负罪感。 1912年,李叔同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师。也是在这里,李叔同培养出了刘质平,丰子恺和潘天寿。 1918年,三十八岁的李叔同,正值自己人生和事业的顶峰时刻,却动了佛念。他把自己的绘画和书法作品,分赠给徒弟刘质平,丰子恺和潘天寿。然后,让刘质平替老师挑着担子,走进了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 出家后的弘一法师,在艺术方面,只保留了书法一项。他的书法质朴无华,超凡脱俗,独具一格。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六点,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的李叔同,于福建泉州的百原寺绝笔写下“悲欣交集见观经”七个字,将其托付给妙莲法师。三天后,在泉州百原寺圆寂坐化。时年李叔同62岁。 (细心的看官,应该可以辨认出这张纸背面的:晚晴老人,四个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