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和西洋音乐的差距 雨斤 洒家这几天又迷上听民乐合奏了。 前文(略论艺术的中西方差别及其根源)说过,民乐和西洋乐的差距,就在于民乐没有和弦,也叫和声。这都是中国文化里的大一统思想给害的! 我看这笔帐要算在秦始皇头上。因为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时代。就连夏、商、周三代,虽有天子号令天下,却也允许诸侯各国各行其事。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姓嬴的一来,“六王毕,四海一”。不但烧前人的书,连儒生也叫他活埋了好几百。天下文人几无容身之地。好不凄惨也! 而且,洒家还发现,只要皇帝老儿一倒台,尽管天下群雄并起,你抢我夺的争龙椅,但文人的思想却是最解放,最活跃的。好的艺术思想和文学作品往往都诞生于这种时候,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等等。可见,皇帝是一切艺术创造的天敌! 言归正传,尽管民乐没有和弦,但合奏起来还是很好听的。比如,下面的这首《紫竹调》。
紫竹调,是一首广泛流传于苏皖地区的民间传统曲子。它婉转干练,优美动听。洒家我收藏的这个版本,以笛子和二胡为主奏乐器,配以扬琴、三弦和大阮。乐曲分三段: 第一段 0:00 - 0:41 第二段 0:42 - 1:24 第三段 1:25 - 2:10 这个三段曲式,类似西洋音乐的变奏曲式。尤其二胡,韵味缠绵,十分悦耳动听。你可要戴上耳机,仔细的品味吆! 说起合奏之美,韩非子里还有个典故,叫“滥竽充数”,也就是南郭先生的故事。 据《韩非子·内诸说上》篇,战国时,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更特别的是,他非常喜欢听吹竽合奏。好吃懒做的南郭先生想办法混进了乐队。他不懂装懂、摇头晃脑,装出一副行家的样子,假模假样的吹的很卖力。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音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三百多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三百多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三百乐师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得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