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库尔斯克曾是德苏坦克大会战的场地,当时有六千辆坦克在此地角逐。如今时过境迁,坦克不怎么好玩了,除了有无人机便携式飞弹武装直升飞机等天敌,后方的油料弹药支撑也是大问题。从乌克兰的苏梅市(Sumy)到俄罗斯的苏贾镇(Sudzha)就华山一条路,乌克兰没有空优,后勤补给线很容易被俄军凌空掐断。
这不,八月六日乌军突然袭击时带进俄罗斯的坦克装甲车好几十辆已被摧毁。眼瞅着秋冬雨季就要到来,从苏贾到120公里之外的库尔斯克市没有铁路,除了有一两条干道(已被盯死),其他多是羊肠小道,大雨一来就泥泞不堪,西方的坦克装甲车太重,不便通行。
在此情况下,乌军无法实施大兵团推进扩张,不得不以连排班为单位,进行游击战:官兵穿梭渗透于乡野村落之间,每到一个村庄,就声称已占领了那里的土地。所谓的占领若干若干村落,就是这样做到的。但那些“占领地”根本没有基本的军事设施(如碉堡战壕掩体),乌军并没有时间人力能力和基本材料修筑足够坚固的工事。还有,一万多人守一千多平方公里,地广人稀,漏洞百出。有鉴于此,乌军在占领这些村落后能否守得住,不好说。
俄罗斯军队当然也面临同样问题,敌人在广袤的村野易藏匿不易清剿。目前俄军的策略是,派特种兵埋伏打狙击战或阻击战,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的。这些特种兵部队大多驻扎在丘陵地区的山包之上,或守株待兔,或设制伏击圈,或悄悄摸进村子,找机会,干掉一个是一个。由于在外线作战,俄军的后勤保障不成问题,于是就耐着性子,慢慢周旋,打完一场狙击战就回营休整,休整好了再下山活动。
除了游击战狙击战,俄乌当然还有“正面战场”,即在某些有建筑的地方进行激烈的火炮对轰。但是,正面战场的消耗,并不一定就保证对领土的牢固把握。在此类冲突之后,双方就又回到了游击战狙击战的模式。
除非乌军增援8-10万部队,以现有的两万人,要在库尔斯克建立一个几千平方公里的稳固的缓冲区,几乎不可能。也正是看清了这一事实,泽林斯基下令乌军炸毁了库尔斯克境内的三座大桥,先保住这一千多平方公里再说吧。
看样子库尔斯克战役还要打上一阵子,今冬明春能否见分晓,还不一定。乌军的游击战与俄军的狙击战到底哪个厉害,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