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学中,革命指在当民众反抗政府时,政治权力和政治组织的根本性相对突然的发生改变,通常是由于感知到压迫(政治、社会、经济)或政治无能。
政治运动,简称运动,又叫政治活动、社会运动、社会政治运动,是一种改变政治体制的一种行为。在民主国家,政治运动多由民众或社会团体发起,以示威游行、静坐等方式,迫令执政当局屈服,以达到社会变革;在极权主义国家与共产主义国家,则多由执政当局发动,内容与执政者的意识形态相关。政治运动多有其发起口号,以吸引更多民众参与。
示威活动,也称为政治集会(英语:Political demonstration)是一群人共同表达意见的展现,是激进主义的一种类型,通常采取一干人集结在同一地方的形式。
(以上定义来自网上。以下为本人分析。)
简言之,示威活动是民众发泄不满的一个方式,也是某些体制舒缓压力的一个渠道;政治运动通常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体制改革;而革命则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大事件。革命最激烈的形式就是武装斗争,包括武装起义与军事政变。
示威活动的口号往往比较模糊,也五花八门,因为参与者鱼龙混杂。政治运动的口号则比较清晰,往往有若干诉求。革命的口号就更加明确了,要革谁的命,谁能得到话语权,革命的“好处”,如何达成目标,等等,都有详细论述。
广泛的连绵不绝的示威活动,可能上升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故执政者一般会采取疏导与控制并举的手法,将示威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在新时代也呈现出多样化,除了动用国家机器,立法与安抚也时常用到。
其实,适当的发泄不满与实行一定的改革,并非坏事。一个体制,一个政权,如果长期一成不变,就会因僵化而衰老。从这个意义上说,示威活动与政治运动,对一个国家的体制吐故纳新,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还没有示威活动直接导致武装斗争或者政权更迭的例子。武装斗争的爆发,往往与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大规模塌陷相关联,即所谓乱世导致政权消亡。
在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结构比较稳定的国家里,示威活动经常发生,政治运动不时出现,但以武装斗争为模式的暴力革命却几乎不会爆发。所以,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安定,是任何一个政权维持统治的基本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