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至今70多年的大國博弈,尤其是美中俄間的三國演義,基本遵循一個三十年的時間框架來進行。這裡所謂的三國演義,是指兩國聯合對抗第三國,就如古時蜀吳聯合抗魏。
這個三十年時間框架可分為下面兩個階段: (1)聯合的兩國展開多方面合作,進入“蜜月期”,此階段約為20年。 (2)聯合的兩國在擊敗第三國後,以前緊密而熱絡的關係開始出現裂痕,逐漸冷卻,直至分道揚鑣。此階段約為10-15年。
簡言之,所謂的三十年時間框架理論為:前20年蜜月,後10年冷卻。
以美中關係為例,1971年起,隨着基辛格秘密訪華,美中由韓戰越戰的對抗關係轉變為合作關係,目的在於聯合起來對抗蘇聯。1971-1991年,美中關係處於蜜月期,各種合作不斷展開。1992年起,美中關係在蘇聯解體後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美國成為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與中國的合作關係逐步轉變為競爭關係。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領館被炸與2001年美中海南島撞機是美中關係持續惡化的標誌性事件。
2005年後,隨着中國經濟的崛起,美國對中國的抑制打壓動作逐步明顯化。由於當時美國的重點在反恐戰爭,仍需要中國的配合,就沒有大規模出手。這一耽擱就是十年,中國的GDP就在2016年達到了美國的60%,再不打壓就來不及了。於是出現了一系列全方位大規模的商貿戰金融戰科技戰。
現在的俄中關係之發展似乎也遵循上述三十年時間框架。自普京2000年擔任俄羅斯總統以來,俄羅斯的GDP到2022年增長了8.6倍,過去20年平均年增長率為10%。俄羅斯的GDP在俄烏戰爭爆發前進入世界前十。(俄烏戰爭兩年後的2024年為世界第11名,排名因西方制裁略有下降。)很顯然,美國西方為維持霸權,或為了維護自己設定的國際規則,抑制中國與俄國的經濟發展勢在必行。在這種情況下,俄中聯合共同抗美在俄烏戰爭的強力推動下,開始形成一定規模。
坦白說,俄中為了各自的生存需要,暫時放下歷史恩怨而聯合起來,實乃迫不得已,也是大勢所趨。雙方仍懷有戒心,但很多過去不可能的合作項目已經展開,有的正在深入進行。根據上述三十年時間框架的理論,俄中在今後的蜜月期大約為20年,即2022-2042年。
2042年之後,俄中關係是否進入冷卻期或分裂期,不好說。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美國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含縱深有核武器的俄中聯合自保大概做得到,想在二十年內擊敗美國可能性不大,因此2042年之後俄中之間的有限度合作仍有必要。第二,隨着全世界軍備競賽的深入,第三次世界大戰暨核大戰爆發的可能性正在增大,而一旦世界大戰爆發,局面就不好預測了。無論如何,俄中在今後20-25年的合作關係,有理由也應該能夠繼續維持下去。
其實俄中關係原來還有另一種可能性:即俄羅斯在2000-2014年間被美國拉攏,加入歐盟,成為美國主導的西方抗中聯盟的一份子,就像當年美國拉攏中國抗擊蘇聯一樣。不過這種可能性被高傲自大的美國政客與西方主流國際關係專家們逐漸埋葬了,2014年的烏克蘭廣場革命之後,俄羅斯對西方徹底失望了。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為此不時扼腕嘆息:老大聯手老三滅老二,多好的策略,可惜沒人聽。
總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大國博弈,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有的是地緣政治、利益交換、以及為了生存的各種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