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发动的大反攻已持续50多天了,到目前为止成效不大。乌军损失了近30%的装备,人员伤亡惨重,仅夺回了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与去年八九月的哈尔科夫大反攻动则收复三五千平方公里比较,不可同日而语。俄罗斯目前占领约十万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其中包括克里米亚。乌军50天堪堪夺回千分之三,好像太少了,也太慢了吧。
有人将乌军的缓慢进展解释为刻意消耗俄军的一种战术,其实不然。现代攻防战中,攻方的损失一般是守方的两三倍,甚至更高。况且乌军总体上不占空优,其地面部队与坦克装甲车容易遭受到俄空间军与无人机的打击。所以,大反攻拖得越久,乌军的相对损失就越大。
更为严重的是,西方提供的弹药马上就要见底,而美国与盟邦的军工产能远远不能满足乌军的需求。例如,乌军现在每天平均消耗5千发炮弹,即一个月15万发,而美国现在的产能约为每月1万5千发。美国现在开足马力扩大产能,有望在2026年达到每月9万发,即便如此,远水解不了近渴。
俄罗斯的炮弹用量,从去年夏天每月30万发,降到现在每月15-20万发,显然也在省着用。不过,俄罗斯的炮弹储备量在世界上名列前矛,而战时的军工生产早已开启;估计以每月15-20万发炮弹的消耗量,再撑上个两三年没有问题。见本人博文《俄乌战争启示:弹药储备与军工产能》, https://blog.creaders.net/u/13701/202303/457066.html。
在这种情况下,在俄罗斯足量核弹头的夹持下,乌军大反攻如果不能在今后一两个月内有重大突破,俄乌战争将会再次走进中低强度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如文《俄乌战争启示》所分析的,实力相当的两方之间(如俄罗斯VS乌克兰的兵+美国北约的武器)的消耗战,必须要有足量的弹药储备与强大的军工产能支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俄罗斯的GDP虽不及美国北约GDP总和的二十分之一,却有着较为完整的军工系统和自给自足并能出口赚取收入的粮食能源生产体系,也因此具有足以应付局部战争(如俄乌战争)的产能与储备。同时,在北约全球化与美国围堵中国大战略的影响下,俄中背靠背深度合作正在有序推进。这样一来,俄罗斯得以将更多民用企业转为战时军工企业(不少民用产品可以从日益增长的俄中贸易中取得),进一步提高了武器弹药产能;而俄罗斯大后方远东地区的军事安全,也将因海空导弹“联合部队”的建立得到巩固,从而基本杜绝了二次珍珠港事件爆发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俄罗斯将有足够的能力与韧性应对中等强度的俄乌消耗战,至少在今后两年半内(2023夏-2025冬)没有问题,普京似乎也准备好继续打消耗战。接下来就看美国北约怎么出招了,是不断将战争升级,还是一直扛下去?2024年,对面临选举的拜登总统而言,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