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所有的旧解都过于拔高。好像孔子真是人圣。 从常人的角度出发,所有的阶段,不过是对自然规律的顺从。
让我们倒着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最后的妥协,不是个人行为“不逾矩”,而是“心之所欲”不逾矩,所谓归心守矩。即使自己还幻想“随心所欲”,但是已经没有“心比天高”的超纵。不是意志的妥协,而是心欲的妥协。 “六十而耳顺”,听得进不同意见,或者不同音响,不同曲调,放弃一见为主的一言堂。稍迟一刻,就会酿出差错。 “五十而知天命”。这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也只有五十年的岁月可以后天学得,那就是生命的潜力之有限。 “四十而不惑”,错讲之最。原先之惑,是一种幻象,由生命循环的化学引导。最好的同意语是,“跟着感情走 ”。荷尔蒙消退之后,原先之惑自然解除。 “三十而立”眼见得是一种幻象,不管你想的是什么。 “十有五而志于学”只是一种青春的挑逗,开启了整个自然循环。 这里有丝毫的知识气息吗?有的只是生命的信息。 违背的结果,是自然的惩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