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谋维基——读基辛格《论中国》 (三十一)里根 对于侵越,基辛格说:“中国卷入代价昂贵的战争,造成西方世界不能接受的的伤亡规模”。他指出,中国三个月的伤亡堪比美国在越南的所有损失之和。也就是说,如果是美国,仅如此巨大战争伤亡,就足以导致反战风潮与战争政策反转——影射国人之麻木,或者邓的急速撤退,对自己人的psychological effect? 在另一方面,中国的精神战,取得了它所立意的打击效果。仅“莫斯科在第三次越南战争中的窝囊姿态就可以被视为苏联衰落的首发症状”。 如此一来,不仅苏联,而且越南,都成为中美的共同敌手,于是侵越战争“迎来了中美在冷战时期前所未有的亲密合作”,尤其是在中国(不惜自己的极大付出)替美国人出了一口恶气之后。 与中国人的接班问题会打断政策的延续性一样,美国人的大选,也会有个人因素的变数。这一点,在继位卡特而上台的里根身上,表现得很突出。作为一个右翼保守的共和党人,他是一个亲台的政客,对中国以对越战争对美国的示好,并不十分感冒。他坚持对台军售,使中美关系出现危机。 国务卿黑格寻求与北京达成谅解,提议美国向中国大陆和台湾双方都提供武器,可是里根不同意正式向中国出售武器。 1982年8月17日签署的中美第三个联合公报,成为中美关系基本构架的一部分,它允许双方(无限制地)推迟最终解决对台军售分歧,但是具体只停留在确立一个可趋近的路线图。 就像今年的F16C/D军售所表现,这个公报,按基辛格的评价,只是从头到尾的“含混之词”,它实质上反映的是邓对美国对“中国内务”干涉行径的顽强抗议态度,和最终的无可奈何的容忍。 尼克松和基辛格的连横仍然存在,但是里根的极端反共的立场,在这里留下坚硬的划伤——他一方面“赞赏”中国和平解决台海问题的政策,但绝不放松对其武装实力确保平衡的决心。 台湾,只是里根的全球战略的一个次要点,他的娴熟的冷战功夫,掀起了世界潮流的根本性逆转,对最后的苏东波,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全世界都记得,里根的呼吁——“戈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 于是,有了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