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实践与旧语言的积淀
这个题目聚集了中国人所面临的困境。或者说中国人和中国的专政政体任由数十年来积累的(以美元为结算的外汇储备可表观量度的)“自信”冲昏头脑,一方面把这种“自信”的基础回溯到远古,挖潜到积淀的底层,另一方面,把这种“自信”前推到新时代的将来,完全无视他们理论及实践的双重贫困。 即使已经失却马克思主义的辉煌光环,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底蕴。真理是在实践的第一性的基础是发展,而不是在实践之前就大功告成,指导实践。 习近平本人的理论水平没有人会去认真考量,只是他所倚重的“帝师”和理论班子的基本功实在拿不上台面。 先说说他们在开掘旧语言的积淀的功力。他们也没有问一下,习近平究竟理解不理解什么叫“通商宽农”,就认为这四个普通常用汉字不会引起任何问题。 结果呢,伟大领袖遭遇“高级黑”,成了国际笑柄。这次呢,他们又如获至宝一样地发掘出“定于一尊”的老古董,为伟大领袖“一锤定音”的独裁气派加冕加码。 人家真正曾经做到“定于一尊”的萎人,自我号称“马克思加秦始皇”的“逻辑混乱”昏君,可以接过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天下之大不韪,却对“定于一尊”四字唯恐避之不及。为什么?因为萎人面前还有一句话“罩着”他的一切言行,那就是“毛语录”的第一经典:“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了在死后被谥封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最多只能“继承和发展”,而不能,万万不能,给自己戴一顶高帽子“定于一尊”。 我在前博文的回帖中,曾经指出:中国往哪里复辟?第一个就是可以复秦始皇之辟。墨迹未干,习近平的“定于一尊”就落实了我的预言,真正是复辟心切,无以复加。 习近平为什么对“定于一尊”心仪如斯?他似乎已经有了“尊”,十九大与十三届人大已经在事实上给了他“九五之尊”的加冕大礼。而通过这四个字,他附带要求的是那个“定”。我们可以“反向阅读”——他所希求的,正是他欠缺的,也就是说,与他的“皇帝的新衣与新冠”不相符的,是他远远未能做到“一锤定音”。 最近北京出现的异象,难道不是说明在北京,在中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定音锤”吗? 气急败坏地追求“一锤定音”且按下不表。与再三强调的“定于一尊”直接针锋相对的理论上的明显缺陷,就是所谓的“新时代”高调出笼。对比一下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习近平的“厉害国论”可以够格一个“新时代”吗?——如果确实是一个“新时代”,那么习近平可有什么高瞻远瞩足以领导中国人民势如破竹地高歌猛进?没有。相反,它只能让习近平显得更加猥琐与更加无能,起码在思维能力方面。你想想,如果确实是一个“新时代”,那么,一切相关的实践才刚刚开始,也就是说,理论还在襁褓之中,你凭什么“定于一尊”——莫非你真比萎人还牛气,不须实践,就一气呵成习氏“真理”?习近平的“厉害国论”难道不是已经“哑火”了吗? 你可以卖矛,也可以卖盾,但是不能用“旧语言的积淀”糊弄“新时代的实践”,把自己拖入矛盾的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