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洞县”到“北戴河”
就跟嘎博不知就里的“洪洞县”说的不是地理位置一样,当下挺了热门的“北戴河”也同样不是“一条大河波浪宽”。 过去,中国老百姓说一个县,就是指那一个“县衙门”,结果以此类推,弄得现在消暑圣地北戴河也成了中国头号大衙门“河泥院”。对比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公费消暑”无门,还得获得私人赞助,才能去Martha Vineyard混过盛夏——结论自然是:还是共产主义好呀,消暑也有特供,公有制不就是共产党官员私有制吗?只是苦了老百姓,少不得单双号限行之类的“附带福利”——托衙内衙外们的大富大贵。 把“洪洞县”拎不清的乱麻缕到“北戴河”就有了头绪?不可能。 且不说阿妞的“洪洞县里没好人”,难道“北戴河”就变成“好人窝”? 人家说“一蟹不如一蟹”,正如九斤老太数落她的“一代不如一代”,眼下的“红巾二代”确实是“比上不足”,可人家兴许还有“比下有余”的长处,且不可小觑。 指望那些“元老院”能“多锤定音”? “河泥院”的政治功能无非是“和泥”,和稀泥。他们连“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口辞也如鲠在喉,欲吐无言,那一切不都是你们暗室操作利益平衡后的产物,是你们在“一锤定音”的淫威下举手投票通过的滥觞杂碎吗? 最可能讨论的议题:接过政治局的决议,玩“预期”——这烂船还能支撑多久,怎样的“弃船方案”是最佳选择,船上的余财如何分配,等等,等等。 “县”里的务虚,到“河”里这不多少有了些务实。实实在在的是,要是有一个人想当皇帝,结果抬轿子的众人都成了“阴沟里翻船”的“河伯”,大眼瞪小眼d面面相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