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谋维基——读基辛格《论中国》 (十五)周儒 作为一个政府官员,一个外交家,一个亲自参与打开中美冻结的外交关系的现代纵横家,基辛格在写作《论中国》时,更是一个学者,一个院外游说客。他有时候说话很直接,但更多的时候,很客套,很含蓄。将来的中文译本里,可能很难把握,或者真实反映出他的西方春秋笔法。 按照一般西方人的习惯,他有他自己的观察,而数十年的交谈推手,使他无法不美誉他的谈判对手们,只是在真正的微妙的关头,才有比较中肯的评价。 在他的主要对手中,毛周自然是使他倾心的人物,他用了不少笔墨,来勾画这两个立体的形象。比如,他说;“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eaders was reflected in their personalities. Mao dominated any gathering; Zhou suffused it. Mao’s passion strove to overwhelm opposition; Zhou’s intellect would seek to persuade or outmaneuver it; Mao was sardonic; Zhou penetrating; Mao thought of himself as a philosopher; Zhou saw his role as an administrator or a negotiator. Mao was eager to accelerate history; Zhou was content to exploit it’s currents”。 此等观察叫人觉得他只是中国政治舞台观众席中的一员,只不过贵宾的座位靠舞台近,看得细节多一些。难道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不也是这样感觉,即使我们只是坐在最后一排,甚至只能在场外旁听?我们只能说,他们二位的演出太精彩了,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地单调重复。毛一定会在外国人面前表演主子的角色,而周一定是臣子,而且是忠臣。君臣佐使的“君君臣臣”关系,与舞台上的角色一样准确。一个有气魄,一个有机智,多好的一对。 在另外的地方,基辛格认为,周有些低调,并且说有人认为这样做“太过分,简直就是奴才”。他不理解,共产党人的同志关系,也是通过personailities来体现? 基辛格显然是话中有话——他说毛只是自以为是哲学家,周则自愿承担大管家的职责。 不过,我们仍然可以读出他对二者的细节看法。他在交往而不是表演中体会到周是标准的孔子门生,温文儒雅,而毛则一肚子心思都在权谋,tactic露于言表。 角色还是脚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