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谋维基——读基辛格《论中国》 (四十)后记 如何评价基辛格,又如何评价他的《论中国》?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基辛格书中给出的记述是真实的,可以做为“信史”,这与我们在国内读到的基本不同。甚至可以说,他对出场人物的引述都是可信的,不像中国的史料,事件还未结束,证据都已经销毁尽净。 其次,基辛格对自己比较客观,他用第一人称记述了全过程,但是他实事求是,不哗众取宠也不压底别人,这点也难能可贵。他把打开中国大门的构思开创,记在尼克松名下,他高度地客观地评价他的谈判对手,说明他对自己的记述负责。第三,他对整个过程的史实的个人评论与看法,还有探讨余地。 我的基本评价是,基辛格记录的是外交事务,分析中国和国人,依靠的是文化线索,求寻的是维持国际秩序最佳路线,所以这本书是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尤其对中国人,我们可以看到比较真实的历史重演,而不再是官方的一面之词。 比如,我们看到毛的大幅度的摇摆,flip-flop,这对一个政客是最容易被挑刺的弱点,包括政治上与性格上双重的不成熟。虽然毛的两次“一边倒”都曾经是诚心诚意,诚惶诚恐的,但一再反复,就是缺乏远见的直接证明。这应该与他的多实践而缺乏理论修养有极大关系。(有人说,毛就是一个具有初级文化的农民,不要说作世界级领袖,底气,才气和实力均不足,作为一个国家的独裁领导,只会坑害国家,害了人民。)跟袁世凯,蒋介石一样,阻止了中国的发展进步。相比之下,周是好的执行者,但是周像戴着紧箍咒的孙悟空,再大的能力,也只是执行他人的创意。 我们可以说,基辛格记录的,实际上是中国外交的几十年弯路。中国已经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纠正,幸好有尼克松的机遇,才能逢凶化吉,走出绝地。要不然,国内的天灾人祸,加上国际上的前后夹击,必定遭逢灭顶之灾。 我们还可以看出,基辛格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他不叫嚣战争,甚至没有提倡遏制,而是认真的“带你玩”的大哥心态。我们可以称之为“人文外交”以别于鹰派外交,还有小布什的“十字军外交”。 和平是好事,也是“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从1911年辛亥革命说起,所有发展阶段,都是处于相对和平,而一切战争,抗日战争/内战都是阻碍发展,(不包括共产党借抗日而壮大)。建设与发展,需要争取和平,包括国际和平,和国内和平。后者不是所谓的“和谐”,而应该是以真正的全体人民平等自由为基础的和平。 最后,说到文化,基辛格《论中国》的文化溯源有他的道理,但也要考虑到他的一知半解式的牵强附会,以表示所谓的“理解中国”。他之所以能以“中国文化”为卖点,不是说明中国文化的长处,而恰好是短处,至少说中国人几千年没有思想方法上的进步。中国人必须承认自己的目光短浅,历史局限。可以想象,当西方的思想经日本来到中国,对当年的中国是天翻地覆式的震荡——真是天外有天呀。 基辛格以他历年对中国的接触,来见证中国人的开放——包括思想的开放——过程。但他能写出这部书,说明,中国的开放,还远远不够,因为一切的中国特点的思维,至少在他看来,都可以从孔嬴二者找到原版。 有孙子不等于战无不胜,(基辛格没有把孙子加入中国人的文化回归,说明他并不看重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有孔子不等于道德自我崇高,不等于文化自我高尚,有秦始皇更不等于独裁专制到百世千世万世。 基辛格,通过与毛周邓等的面对面接触,印证中国人——起码是中国的政治头面人物——的思想(方法)狭隘性,至少是易于sterotype,这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之一。中国人对中国人,中国老祖宗那点东西可能就足够用,可中国人如果想走入世界,就得有世界的思维,而不是放大了的夜郎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