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谋维基——读基辛格《论中国》 (三十七)居沽 基辛格毕竟不谙熟中国的文化,尤其是“招安”文化,大概是因为他没有读过《水浒》,所以他不知道他和尼克松所进行的,正是这种文化在现代中国的开拓发展。但是,对政治和外交娴熟的他,看到了他的对手的游戏实质。他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全部胜利,或更确切一点地说,他们之所以能维持生存,其原因在于他们能够利用军事行动获得政治上的利益。” 一语中的,对于中共的实际定义,首先是一个军事实力集团。从这点出发,就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其佐证是毛的信条“枪杆子里出政权”——枪杆子,不但是毛在中国政治中寻求到的唯一的“英雄用武之地”,而且他已经把它发展成绝对信念:“枪杆子里出一切”。比起胡传魁的“有枪就是草头王”,枪是毛进入中国政治和世界政治的唯一通行证。枪,或者暴力,才是中国文化的主导,与灵魂。 以抗日为借口而积累起来的巨大军事实力,使毛在冷战中的两大阵营中,立足于可以任意选择的优势地位。他明显地看好共产主义,选择了倾向苏联的(第一次)“一边倒”。朝鲜战争,不就是中国人出人出枪的一场交易吗?无论是把中国设计成“消灭美帝的战场”,还是“苏联的泥淖”,不都是利用自己的军事实力,主动请战,甘当proxy,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吗? 中国共产党不但是对“招安”欣欣待沽,而且已经有前例在案。1936年的西安事变发生后,毛最希望的就是借机杀蒋,一报夙仇。但是斯大林看重的是中国当时的“稳定团结”,是蒋氏作为“抗战领袖”的旗帜作用。于是,中国共产党被自己的阶下囚“招安”,西安事变,演成一场“兵谏”,而不是“兵变”。 把中共首先定义为一个军事实力集团,又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为什么毛“治国有错”——他基本上不是那块料。他一点也不愚钝,可以很轻易地“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但确实无法“在建设中学习建设”,所以最后只好以文化大革命的大乱大破坏,来了结他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 他没有活到那一天,他的更大舞台是世界的国际政治大博弈,在那里,他的奇货,才会真正的“价有所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