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洋务运动”毫无实质进步 前博《第二次“洋务运动”已经步入死胡同》引来西岸先生说事。虽然已经简短答复于斯,可西岸先生引出对于第二次“洋务运动”的深入讨论,还可以继续。 四个神圣的大字:“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近二百年来不懈的,不屈不饶的,可歌可泣的努力,而前博也因此可以作为理解这两个世纪中国历史的简要大纲。 洋务运动本身当然是一种“师夷”,想想看,要想让一贯眼中无人的国人,放下几千年的臭架子,把别人唤一声“老师,先生”,该是何等造化? 鸦片战争让国人意识到,世界范围的风水变了——上风如今在人家那边。可是还是瞧不起人家那点奇工淫技,所以才“一个坚持”:“中学为体”。 国人盛赞的“中国文化”,或者“华夏文化”,从一开始就看不上"工”,“士农工商”,工只比最贱的“黑一类”——“商”略高一筹。所以“工”的最高价值只能体现在淫技奇巧,连赏心悦目都达不到。基于这种文化教养,要不是西人的“炮利船坚”,国人会上钩吗? “共和”虽然是中国文化老字眼,两千年也只实践过一次,怎么一下子全国都在呼唤“走向共和”?原因无怪乎是西人已经念起“共和真经”。 “师俄”就不算“西化”?从地理上说,俄国是一半在亚,但俄国师的是谁呀?列宁师的是东方孔圣人吗? “四个现代化”是“东化”?不对吧,那明明是把“洋务运动”重新打扮一次暂作新嫁娘。 前博说毛的努力算得上“一次”洋务运动,充其量也。公平点说,只是半次,因为它竟然在长官意志的主导下悲剧失败,连前清官僚张之洞也不如。 社会主义洋务运动的破产,激发了中国人民再兴资本主义洋务运动的高潮。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中国两百年来的历史。 P.S. 西岸先生有高论: “观察人类经济发展史,一个国家获得制造业的地位是工业化国家起飞的开始,而失去了制造业是国家开始走向衰退的起点,历史上的英国,日本,如今美国的起飞和衰退都没有逃出这个规律。” 这虽然是一种“观察人类经济发展史”的角度,但已经很落伍,而且后一半的臆想成分较重。制造业确实是工业化国家起飞的开始,但已经不再是经济主导或者科技前沿,故此才向第三世界“外流”。 “而目前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不假,但制造业是不是已经不再靠订单存活,或者是中国靠这个把持了谁人的经济命脉?或者说中国已经垄断了一切关键部门的制造?都不是吧?就不再多余提起国内制造业的普遍的质量问题了。 外资一来,制造业轰轰烈烈地就兴盛,外资一撤,制造业就接二连三地关张,只能说明制造业的流动性:进入的门槛太低,投资的成本不高,技术含金量消退。可不敢真地以为那是一棵靠得住的上吊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