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刘学伟博士的博客对其新博《东亚与中国:一个文明的重新崛起》有如下留言: 觉得博主的题目过大,以至于稍微有些过滥,虽然用了不少篇幅,还是有些不得要领。 凡平也看出类似问题,即对文明——博主的主线——的理解,以及到底应该如何发掘其内涵,还有讨论的余地。 文明是人类的历史存在,有它的地域以及人群归属,但一经普及,就属于人类的整体。文明的前锋,必然引起共鸣,不胫而走,形成潮流。 我们说的中华文明,有它的独立性和领先方面,但那是地理大发现以前人类文明的分立时的情况。当“文明冲突”发生时,文明的分支在比较,在切磋,在融合,不应该说弃取,而应说更新的方向,趋势。 因为文明本身,应该是永远更新自身,更新人类,是流也是源,是源也是流。 “刻舟求剑”就是在流中刻出逝去的印记,其实是不必的,也是无益的。 不需要剥离自身的烙印,但也不必要自我束缚到本来不存在的枷锁中去。 什么叫“自我束缚到本来不存在的枷锁中去”?那个博题就是一个。“一个文明的重新崛起”?我比较不相信这样的神话,你说的是凤凰涅磐?那还得加上比凤凰的死尸重几千倍的香木吧?凤凰自己不死去,也就无所谓新生。 新生的凤凰就不再是旧凤凰,如果华夏有所谓“文明重新崛起”,它就不再是旧文明,就已经丧失了它的地域性已经人群归属——因为它自身已经消逝过了。你真的以为一个几千年来就从来没有开设过数学,就不必说物理化学,课程教育的文明,可以在它自己的“之乎者也”的基础上崛起?(这么说我也痛心,但事实总是不会与人轻易为善的。) 说“中国崛起”几乎可以通过,说华夏文明崛起,已经是一种耸听,要说“东亚与中国:一个文明的重新崛起”,让我想起曾经辉煌的“大东亚共荣圈”——不同的是,这回是由中国人提倡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