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面前的严酷不平等 当人们说起“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时,应该是指自然的死亡,即所谓上帝的召唤,对所有的生物,疏而不漏。即使是自然的死亡,非暴力型死亡,也还有天灾与人祸型的具体区别。不平等就已经体现——社会物质资源的操控权已经明显地决定某个社会成员的生死。 《金陵十三钗》,就是一次生与死的抉择,或者说分配,在日本人的屠刀目前,谁更该死?虽然我也同意对整个故事真实性的质疑,但是,即使肯定《金陵十三钗》有它的表征的不真实,或者至少是部分观众觉得不真实,的地方,《金陵十三钗》也有它真实的一面,那就是它的真实的历史背景,南京大屠杀。 战争,屠杀,生死,把中国人的苦难的历史,血一样的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你有一张中国人的脸,那就是你通往地狱的通行证。影片中,具有绝对生存权的,全都是“非我族类”——洋人,不管是东洋人,还是西洋人。 不仅是死亡面前的严酷的不平等,而且是人类的自我残杀,是东洋人把死亡强加于中国。 影片似乎抓住了这样的主题,但是,却在该死无疑的中国人之间,再出一道题:同样是中国人,死亡也不会平等。 死亡面前有怎样的严酷的不平等?应该让谁去死——十三钗,还是女学生,谁更该死?谁来做此抉择? 不管让谁去死,十三钗,还是女学生,都是中国人,都是羊入虎口,难为了那个西洋人。 一场人类的异化相残,变成了中国之间的再异化——按照人们的社会地位,或者社会行为,或者“社会分工”,来决定人们在地狱入口的优先权。 与莫泊桑的《羊脂球》似乎同工异曲,但是却要把这种异化打扮得大义凛然。 不在于我的怜香惜玉,主要在于影片把中国人的死亡与苦难的大块,约化到一个小的基数。似乎造成这样一种印象:日本人的残杀不是indiscriminately,或者说他们的残杀,在帮助中国人的不自愿的种族优化。 什么样的客观效果?我必须再思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