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谋维基——读基辛格《论中国》 (二)题解 世界范围的大格局博弈中,谁是当今天下苏秦张仪之流?捭阖纵横,观天下大势,出微妙辞令,把强阀诸侯当作自己在国际博弈局中的棋子,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争取的手段,达成力量对比天平向有利于自己一方的倾斜,为自己的长远利益的出路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整套的运筹帷幄,计出谁手?遍数天下,定非基辛格莫属。 大江东去。换成当今的大洋汹涌澎湃,一样地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谁家灰飛煙滅,谁家独占鳌头?没法被说成一场自然的变化:多少惊心动魄的演义故事,事后已是过眼云烟,可其中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无疑是现代赤壁之战的翻版。 《论中国》已经不是基辛格第一次回顾他的历史杰作,除了他以外,也没人能够以第一人称来书写这段史实。这一次,他把当年的事件又作足历史性的延伸:顺着中国的“perminant natural phenomenon"——他如是总结中国的几千年的历史——向远古回溯,着眼目前的世界秩序,展望未来。再一次肯定了他,以及美国,在中国问题上的所谓的“高瞻远瞩”。 博题把“世谋”,世界范围的战略构思,维系在基辛格一身。是不是说得有些过份?不见得。从基辛格的回顾,我们可以看看他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让我们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那个中国字加在基辛格身上——“和”。他从“和”出发,以“和”结束。给出世界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今天的和平发展岁月。 他说,他准确地说:他的战略意图是“building peace from an American perspective”,他引入“a vision of peace transcending the travail of the Vetnam War and the ominous vistas of the Cold War"。 读者会问,那么中美建交,就只是美国单方面的努力与作为?当然不是,但是从双方战略眼光及事后结局来看,整个事件的大局,更适合基辛格的描述。让我们从两边分述: 借与中国联盟,抗衡苏联,美国达到“一石二鸟”的战略回报:和平地结束了烂摊子越战,和平地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了旷日持久的冷战。有谁是比美国更大的赢家?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苏联未遂军事政变的当即发去的迫不及待的“贺电”,证明如此的“和平的”历史结局,并不在自己当初走出这一大步的战略目光之中。 中美走到一起,有各自的战略要求,但是没有完全重合的终极目标。谁的目标更远,更切合实际,更有实效,是对双方的原本目的的唯一判断。 基辛格不厌其烦地写作,只不过要把这个历史的判断,更强力地植入世人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