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谋维基——读基辛格《论中国》 (二十七)鞭尸 基辛格洋洋大观地阐述了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与层次,但毕竟遗漏了这致命的的一节。 严格地说,“鞭尸”不是文化,而是暴力,甚至是比杀生更野蛮的暴力。可它与礼葬的对应,无疑构成中国文化的一个最高级极项——暴尸文化——用暴力改造文化,至少改变活着的人们的信念。 中国的文化,以成败论人,不计品格,只看垂成,似乎已是定论。即使功过还有任何疑念,也会在盖棺一刻,有官方的世俗的红印,封住千古评论的余地。可是鞭尸,硬要把盖棺时的定论翻过来颠覆一下,把“成者王侯”变成“死者贼”。 按说鞭尸者,既不勇武,亦不崇高,可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从根子上崇尚者这种“非文化遗产”,或者非文化遗传。广义地说,改变封棺之谥就是鞭尸。不但中国人,世界人,尤其是马克思的信众,也乐此不疲。从水晶棺材中把皇帝拉下纸马的,不就是已经跨入共产主义社会门槛的苏联同志们吗? 可是,这里有一道两难:鞭尸与招魂。 不但赫鲁晓夫必须在鞭尸的同时坚持斯大林的遗志,华在除毛的同时,必须矫情地高喊“两个凡是”,即使是邓,用“三七开”把毛拉下神坛,也还是无可奈何地重新打起已经失去光彩的毛的烂旗。 这不是因为毛的“个人魅力”(如基辛格所膜拜的),而是这个体系病入膏肓——个人凌驾于体制之上,已经成为体制本身,或者其不可完全分离的固有部分。 而且,又不是斯毛的个人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已经相续成神,整个体系,从头到尾都打者个人的烙印,由几个个人完全构筑。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接受“万岁”,晶棺,这样的封建余孽完美地与共产主义体系相结合,人们才会自然而然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的“思想,理论,观点”赘加在主义的虎皮之上。 就跟斯大林在逝去时已经成为苏联革命的logo一样,毛也有幸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吉祥物”。 我们又看到,那些造成这种现状的人物们,无不一一受到历史的反身式惩罚。而没有受到惩罚的人们,还在前仆后继地把体系的弊病深化严重化理想化。 基辛格写道:突破毛的正统同时揭示了改革者的两难困境。革命者的困境是大多数革命的起因是反对滥用权力。但......必须用更大的力量来重新创建新的规范。因此,革命的结果经常是中央集权......改革的困境是相反的——为了追求生产力,邓强调独立思考和解放思想的重要性。不过,如果思想一旦解放,必然要求政治多元又该怎么办?。 基辛格也没有灵丹妙药——对于中国,所有的行为,不论是革命还是改革,都是自身的必然悖论。毛的“尸与魂”,只是所有悖论的自我映像,无法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