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 —— 三论艾未未的行为艺术 人格是一种自我,但“自我”的定义比人格更广泛。首先,自我从个人又返回群体,是一个超越个体的概念。所以,一个个人不能超越他自己的人格,但可以超越他的自我。因为自我是自我存在的总和,而人格是自我存在的约定。 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才能比所有其他动物,包括所有灵长类动物,有更高的存在。按照黑格尔的说法,超越自我,首先要否定自我。回观所有过去的形态,就知道,无法自我否定,就一定被其他的存在所否定。所以自我否定是一个严峻的课题,尤其对一切establishments。 回到我前面所举的例子,一个农民的儿子与一个贵族的儿子的对比。我们无法说农民的儿子就只好以低人格面世,只能说农民的儿子所面对的社会存在极其有限。他的自我超越反倒很容易。而对于一个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他的自我超越就相对艰难。 怎么说呢?其实圣经就有类似说法,他说,一个富人要想上天堂,比一只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一个社会的既得利益集团的成员,首先要跨越利益的界限,对于自己,对于自己的既得利益,进行普适化,普世化,也就是说,换一个出发点,进行换位考虑,才可以首先达到超越个体的自我,然后方可在超越整体自我的方向迈步。又是一个宗教的例子,释迦牟尼,王家出身,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一定要进入民间,体察尽民间的疾苦,反演出人世的悲情,才能最后大觉大悟。于是,一只较大的骆驼,自自然然地穿过了社会阶层所限定的渺小的针眼,创立了伟大的佛教。 对于本身既得利益的否定,往往是大慈悲,而追求未得的既得利益,往往是小聪明。既得利益的个体,反对既得利益的总体,是超越自我的第一步。 不说中国共产党,就扩大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逃不出“追求未得的既得利益,然后被它牢牢套住”的夙命。在暴力夺取政权之后,除了用暴力死死地维护自己到手的政权,可曾超越过自己的那一点点既得利益?所以,用他们的领袖与意识形态总源马克思的话来说,他们自己成了阻止生产力发展的绊脚石,终于要被人民否定。 体制内的反对派,一个很好的思维与行为的结合,往往不容于体制,是什么道理?就是体制本身的拒绝超越。当一个体制,一个establishment,一个system, 一个institution排除干净它自身的反对派,它的生机也就到了大限。 每当政治的僵局来临,艺术,作为仍在体制内的一种动态表现,会转世轮回,成为超越的渠道,留待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