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歉——老红卫兵的姿态
据报道,文化大革命中老红卫兵领袖宋彬彬于1月12日向文革受害师生公开道歉,对当年被打死的副校长卞仲耘表示永久的悼念和歉意。这可以说是继中共元帅陈毅之子陈小鲁就文革中的行为公开道歉后的又一次“老兵”的公开忏悔之举。
“施歉”是“施舍”的转意用法,施歉人站在比受歉者更高的地位和角度,以慈悲为怀,普渡积怨众生,以平息在文化大革命中积重难返的幽怨压抑与苦难遗毒。
其实,老兵们认为自己才是文化大革命的“最典型”受害者:当年以SB似的的冲动,以史无前例的忠心和暴力,为老毛火中取栗。结果是,炸伤自己的双手,炸瞎自己的双眼,火焚自己的父母。他们才放下屠刀和铜头皮带,已经是通心寒彻,后悔莫及——忠心化作流水去,暴力更依苦胆生。
他们才是文化革命最需要道歉的人,最急迫要报仇的人。
老兵认为一切人间血泪与苦难,都是毛的设计与操作。如果要算,一切都应该算作毛的罪孽;如果要求道歉,到纪念堂去。(这其实也是卞仲耘副校长的遗属的意愿,他们可能,或者愿意,向老兵们讨还血债麽?)
老红卫兵的这种姿态,几十年如一日,其中固化着他们与毛的过结。
那么,为什么突然更换姿态?国际的国内的环境有什么变化呢?
与其说是“更换姿态”,毋宁说是“改换门庭”——几十年后,老兵的小弟终于上台,整个共产党的门庭装扮一新,只是庙堂依旧。
这个“新门与旧庙”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只能是,舍车马而保将相。老红卫兵出面道歉,自我承担,让伟大领袖的光辉,照耀千秋。这只能发生在“前后三十年不能自相矛盾”的习梦思时代,小老红卫兵改变了老老红卫兵的僵化思路。
实际上,他们这次说的“反思文革”包括“反思文革”与“反思“反思文革””,他们的内心依旧痛苦。
看如今,老红卫兵重新归队,又一次回归到伟大导师的光辉旗帜之下——为了门庭,为了庙堂,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口头道歉又算得了什么?“歉”是我们用不着的余物,且施舍于屁民去——只要他们不计前嫌,再次扑倒在我们脚下。
实在是:
歉亦可施,
债也可舍。
民气可用,
适机可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