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驾驭她的一生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战争作品,描写战争的作品。战争由暴力,血腥的雄性的暴力引发,却落点在女性身上。有故事的男性,在影片中一共有几个,数都能数出来: 除去军人,就两个,就那两个刚好在教堂里的。 于是在想,作者是一种什么心态,要把人类的罪孽,揪住不放。不仅不依不饶,而且在心灵的创伤口处,再刻意地撒上一大把盐。 但作者也没有把男人全部算成孽种——女人可以在自己的内部重新分配死亡的ration,可活的出路,还在男人的手中——无论是那个“滥竽充数”的boy,还是那个“以假冒真”的father。 男人,女人;生命,死亡;罪恶,善良——分不开,理还乱。 是个谜,曾有底? 看到以下ZT,似乎觉得有些接近那疑团: ZT 天慧:严歌苓心中的十字架 | 刚来美国时,同屋的室友是心理咨询专业的博士生,专修儿童心理学。她的毕业论文题目就是“孩子的画告诉你什么”(大意)。那一年室友收集了许多孩子们画的画。我也跟着看了许多孩子们画的画。许多的画让我看了震惊,让我看了愤怒,让我看了心中淌血。看到最后,就不敢再看了。有一张画至今还清晰地刻在我的脑海中:一栋房子,门口画成一个大黑圈,出奇的大,像一个张开的大大的虎口。一个小小的孩子在朝虎口走去……许多年之后,我还在想,那虎口背面,房子里面等待着那个小小孩子的是什么? 第一次读严歌苓的作品是她的《天浴》。确切地说是先看了陈冲拍的电影《秀秀》。电影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觉得陈冲真是心理变态。然后追根寻缘,找到《天浴》。小说看得断断续续,几次放下,几次拿起,总算看完了。与其说是读小说,不如说是揣摩严歌苓的心理。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 文秀说:“我太晚了——那些女知青几年前就这样在场部打开门路,现在她们在成都工作都找到了,想想嘛,一个女娃儿,莫得钱,莫得势,还不就剩这点老本?”她说着,两只眼皮往上一撩,天经地义得很。她还告诉他:睡这个不睡那个是不行的;那些没睡上的就会堵门路。…… 来找文秀的男人不再是每天一个,有时是俩,或是仨。老金夜里听见一个才走,下一个就跟着进来。门路摸得熟透;…… 清早,文秀差不多只剩一口气了。她一夜没睡,弄不清一个接一个摸黑进来的男人是谁…… 老金走到她面前,对她说:“你在卖,晓得不?” 文秀还瞪着他。过一会她眼睛狐骚地一眯:“说啥子喽?” “你是个卖货。”他又说。 “那也没你份。”她说。 立冬那天,文秀在医院里躺着。她刚打掉胎,赤着的腿下铺着两寸厚的马粪纸,搪血用的。护士们公然叫文秀:“破鞋,”“怀野娃娃的。”……老金守到第三天,张三趾走过来,坐到同一条板凳上。他递给老金一根纸烟,就进了文秀病房。半根烟下去,老金才觉出不对。他忽地站起身,去推那病房门。门却从里头锁了。老金扯开腿,将自己镶铜头的靴子照门上甩去。他“畜牲畜牲”地咆哮引得全体护士都跑来了。…… 张三趾出来了,人给他闪开道。他一甩油腻的头发,俨然是个颇帅的二流子。他对人群说:“干啥子?干啥子?要进去把队排好嘛!”他指指文秀的房门,然后又指老金:“老金排头一个,我证明。”…… 护士们吆人群散开,同时相互间大声讨论:“弄头公驴子来,她恐怕也要!” “血都淌完了,还在勾引男人上她床!” 放下书,脑子里想的都是孩子们画的那些画。孩子们不会写书。他们通过画来表达心中的创伤;色彩的选择,线条的粗细,形状的扭曲,人、物、景的搭配。严歌苓会写书,她用笔来宣泄内心。可是严歌苓自己并没有下过乡,去过农场。我曾同一些下过乡、去过农场的朋友交谈,他们都说,农场苦是苦,可是并没有一个女孩像文秀那样心甘情愿任人糟蹋,农场的男人也不都是那样坏。严歌苓心中的伤是什么?…… 又陆续读了严歌苓的其它作品:《少女小渔》,《扶桑》,《小姨多鹤》等。读完之后只想对她讲:“生活中的女人不是那样的。”就像世界上的房子也不是那样的,没有张着虎盆大口的门。 偶尔有一天,读了严歌苓父亲的访谈。严父说了一句:“她心上是背了十字架的。”知女者莫如父,并且这个父亲自己也是个作家,知道作家如何选题、写作。 好奇心使我开始寻找严歌苓心上的十字架。找到了她写的两篇文章,《母亲与小鱼》,《失落的版图》,都是写她的母亲的。第一篇详细记载了母亲对父亲盲目、执着的爱和父亲的自私、无情。第二篇满纸都是母女深情。总算找到了十字架的一边。这一边是她深深爱着的父亲给她加上的。文革中,母亲天天为父亲作小鱼。她自己舍不得吃,也没给严歌苓和哥哥吃过一条小鱼,全都托人带给父亲。当父亲吃着那成百上千条母亲做的小鱼,终于活过了文革,又有人找他写书时,他却爱上了另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还残忍地告诉严歌苓:他从来没有爱过她的母亲;现在要追求他自己的爱了。当年吃着小鱼活命时怎么没说这话呢?严歌苓即爱母亲,又爱父亲。是她代替父亲把“离婚”这个死刑向母亲宣读的,是她目睹了母亲的悲痛欲绝。母亲用心和生命爱了二十几年的父亲竟然没有勇气对着母亲说一句“离婚”,没有内疚,没有歉意,没有祝福,有的只是理所当然。追求爱情是他的权利,不是吗?父亲加给母亲和严歌苓的这个十字架她们只有默默背着。因为她们是女人。 十字架的另一边应该是严歌苓自己感情上的伤痛了,十五岁的初恋与背叛,第一次婚姻失败,严歌苓都是无情男人手中的受害者。严歌苓笔下的女性都是她母亲和她自己的影子。 背上十字架写作是沉重的。我想严歌苓自己也想放下这个十字架。她的一部新作《陆犯焉识》第一次以男人为主人公。写了一个知识分子悲惨的一生。书中有她祖父的影子,更多的是她父亲的影子。还加了一段女人盲目、执着地爱一个男人,又像是母亲和她自己。男人起初不爱女人,但是最终回到女人身边,女人已经失忆。 这本书很长。时代,人物和心态都与我相隔甚远。也许我永远也读不完。但是我很高兴严歌苓总算开始放下十字架。也许就像莎翁所说:“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但是弱者也有自己的奋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人生哲理。这个世界就是我们这些弱者孕育出来的。假如有一天,严歌苓彻底放下心中的十字架,她笔下的女性会绚丽夺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