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的“利用價值”——讀《不屈的靈魂》
(這是我在讀康樂園小夜曲的博客《不屈的靈魂》後的留言。
陳寅恪先生是中國文化的一道風景線,但同時也是一道分界線——是不是“士”的分界線,大家可以討論——他的真實標定,在於中國知識分子的‘利用價值’。當中國的知識分子總體失去自身價值之後,其‘利用價值’就自然變成‘剩餘價值’而剩餘的分量,就只有視對方的砝碼而定了。
同理可知,現代的中國知識分子,仍然處於“樂不思蜀”的狀態,對自己的被“食客”被“利用”的身份,極其樂觀,而不清楚自身的剩餘何在。陳先生的形象,值得全體認真追思。)
按我之思,題目《不屈的靈魂》應該說是《高傲的靈魂》或者《孤傲的靈魂》,因為屈是高壓下的形變,而陳先生是共產黨知識分子高壓政策下的一塊孤島。
共產黨對知識分子政策向來是“教育、限制、監督、利用、改造”,而且按照不同對象區別對待。像陳先生這樣的名人級別,又沒有跟從國民黨去台灣,必然是“利用”的對象。
陳先生一直是黨的“座上賓”,最後也沒落到“階下囚”的地步,比起不在“利用”範圍的普通知識分子,基本上是生活在大風暴中的風眼,大沙漠中的綠洲。全國極端困難之際,供應待遇比黨內高幹有過之而無不及,有幾個知識分子能達到那個水平?
(其實,在這點上,共產黨自有難言之隱——他們必須“利用”知識分子,因為他們沒有知識。他們可以在“勝利”後食言屠殺他們在勸降時許諾“不予追究”的前國民黨軍政人員,只因為後者沒有“利用價值”。而知識是共產黨的短板,他們只好把“舊社會過來的”知識分子教育改造,以便像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戰士”那樣,脫下國民黨的衣帽,換上解放軍的軍裝,就可以倒轉槍口,去打蔣介石,極有利用價值。即便如此,這個利用期也是短暫的,一旦“無產階級自己的知識分子”能派上用場,妙手回春的“烹用”就取代了“利用”——文化革命不就是明顯例證嗎?)
中國知識分子整體陷落,不只是高壓政策的結果,而且是被扼住咽喉的必然——普通的知識分子其實與生活在夾邊溝中的右派分子差不多,差別不是圍牆,而是圍牆的遠近,監獄或者勞改是小監獄,國界才是大監獄。主要差別是牆外的有最低食糧保障——共產黨壟斷了一切社會資源,把所有的知識分子“包攬”為自己的“食客”,不食周粟,自找死路一條。
既然大家周粟均食,陳先生與普通知識分子的差別就僅在於其對於共產黨來說的“利用價值”不菲。
所以,陳先生孤傲是實,“不屈”是一般人的想象中,以為他也曾受到同樣的“教育與改造”的政治待遇而仍然保持“高節”,實在是一種不真實的說法。尤其是論者以陳先生作例證,比較其他的廣大的普通知識分子,缺乏真實的可比性。所以,可以說,眾人皆彎而陳未受同等壓力。“未曲”不等同於“不曲”。
我不是不尊崇陳先生的學問與為人,我們也看到,文化革命後,陳失去他的“既有特權”,“淪為”一般,也是悽慘至極,窮途末路,死而後已。而且,比起同樣作為“座上賓”的郭某人,陳先生的自持是值得大大稱道的。
謝謝你的評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