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戏,不论是京戏,还是全国各处的地方戏,是很多人茶余饭后的业余爱好。 解放前,在留声机,电影,收音机和电视机等现代玩意儿还没有普及以前,除了看戏,广大老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娱乐可供消遣。因而,戏曲不管是在上流社会,还是市井民间,有着广泛的听众基础。当然,看得久了,听得多了,难免忍不住就想吼它几嗓子。笔者小时候,在田里干活,就没少听同村的二叔三大爷们,一边锄地,一边唱一段包公,韩琦,陈世美的戏。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唱得悦耳中听的。毕竟唱戏这活儿,得首先有一副好嗓子。有的人尽管天生的条件差些,但乐感不错,对唱腔的细节捕捉很敏感,低声哼哼几句,味道也还是蛮不错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一种俗称“月白调”的嗓子,让听的人直打颤,起鸡皮疙瘩。下面就来片一哈什么是月白调。 所谓月白调,首先是音准有问题。比如,该是高音5,他唱出来是个介于高音4和5之间的低半截的音,或是介于高音5和6之间的高半截的音,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跑调,让人听了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不舒服感觉。其次,月白调的嗓子,在音色音质上也有问题。比如,本该是平滑的拖腔,他的发音不平不稳,音色差,给人一种刺耳或沙哑的印象。 其实,这两种情况,一般人偶尔也会有一点点。但月白调的人,他是口口这样,句句如此,而且是音不准和音色差混合出现。二者叠加起来的效果,就使得整个唱段,没有丝毫的美的享受,而是让人难以忍受。 我小时候在剧团当学徒时,经常看到师傅训徒弟说:“你这句唱成月白调了!”也有听观众评论说某某人唱戏“是个月白调”。我常去的那几个坛子里就有几位是月白调。今儿,就是瞧见一位久不露面的“仁兄”(xx,注意是两个字,不要胡思乱想的对号入座),才勾起我这番议论的。也许,月白调的人并不自觉,不认为自己是月白调。更有甚者,可能还以为自己在坛子里是个腕儿呢。但那些mp3就贴在那里呢,谁听了都会立刻察觉出来。 我一直认为,衡量和评价票友的一段唱,首先要看有没有刺耳的地方。其次,再讲究韵味和出彩,以及那些派不派的事儿。网上听歌听戏,首先要让人“听得了,受得住”,其次才是为寻求美的享受而来。毕竟谁也不想使自己的耳朵受损,受刺激。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那还是不贴出来也罢。否则,真成了白居易说的“呕哑嘲哳难为听”了。 看到这里,有人要说了:那你自己呢?呵呵,我当然也曾反思过自己。也许有人认为我是月白调,唱得不好呢。这也没什么,人长大成熟的标志就是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我觉得我还算是个比较有自知之明的人。我的每一段唱,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我是心知肚明的。不论别人怎么美言,我的头脑还算清醒。网友的鼓励谬赞之言,我不会当真。反之,就像前些日子碰上的那个老棒槌,是个快90了没几天活头的棺材瓤子,把我的戏说的一无是处,一塌糊涂,我也不会当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出来混,有蝴蝶,也有苍蝇!哥混到今天,拿得起,放得下的,除了筷子以外,也还是有几样的。唱戏就是其中之一。 干脆,洒家今儿把话撂到这儿:要论唱程派,对镜容光,谯楼上和步香闺,我唱过的这三段(见下链接),十年之内,网上不会有人能赶上洒家,不信走着瞧。我不是说唱的好坏程度赶上我,因为这个难有客观的评判。我是说,仅仅能把这三段,从头到尾。一句不拉,唱齐唱全的人,十年之内不会有!牛逼吧!嘿嘿。 那老话是咋说的来着:火车不是推的,牛逼不是吹的。不服?来唱呀! 步香闺仍显我女儿凤仪 对镜容光惊瘦减
谯楼上二更鼓声声送听 (欢迎挑战,需要这三段伴奏的,请联系我。) 海外原创,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雨斤同意,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