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井离乡的石狮子
雨斤 位于多伦多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是北美洲第五大博物馆,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博物馆。对我们中国人特别有吸引力的是,该馆还藏有很多来自中国的文物珍品。尤其是雄踞在博物馆东门外的那两只巨大的石狮子,其背后还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笔者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东门左手边的雄性石狮子像前 ROM于1912年4月16日由安大略省政府创立,一直和多伦多大学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共享专家和资源。博物馆东门外的这两只大石狮子已在世至少150年,它们屡经战乱命运坎坷,90多年前从中国漂洋万里来到加拿大,最终落户于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这对威武的中国石狮子,高约3米,张着嘴, 瞪着眼,头上的毛发卷曲,非常生动而充满活力。左边的这只是雄性狮子。它右脚下踩着一个大绣球,目视前方,威风凛凛。右边的一只为雌狮(见下图),它左爪护着一只小狮子,小狮子仰面朝天,正与母狮子玩耍,叼着雌狮子的左爪不放,非常活泼可爱。另一只为雄狮,它右爪踩绣球,张着嘴巴,舌头外露上卷,仿佛正在丛林中咆哮。石狮子立在博物馆门口,每天注视着眼前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来来往往。 位于博物馆东门右手边的雌性石狮子-母子嬉戏 在中国,大约从唐朝开始,人们就把石狮雕像摆放在门口,既美观又吉祥。但狮子的原产地不在中国,最早狮子是作为礼物被送给中国的。物以稀为贵,异域的狮子到了中国之后,非常受欢迎。人们认为狮子是一种瑞兽,人们赋予了狮子预卜灾害的能力。如果遇到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狮子的眼睛会变成红色。人们根据这个征兆就能应急避难了。狮子气宇轩昂,威震八方。在镇宅避邪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招福纳瑞的吉祥寓意,彰显尊贵。爱狮护狮是华人数千年的传统,世界各地华人逢年过节、喜事开业,都要舞狮图热闹、讨吉祥。
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门外这对石狮子最初立于北京东交民巷内的清王朝肃王府大门前(下图)。东交民巷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清朝时期是官府衙门聚集之地。肃王府在北京城可算得上大名鼎鼎。肃王府的首任主人是清太宗皇太极长子爱新觉罗-豪格。太宗崇德元年(1636)豪格以功晋封肃亲王,是清初开国第一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铁帽子王是清代世袭的王爵的俗称)。 原肃王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 到了十九世纪末,肃王府的主人叫善耆,是豪格(皇太极的长子,顺治帝福临的大哥)的八世孙,他没有能力挽回家族衰败的命运。而他门前的石狮子,却遇到了场场劫难。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多国外交人员先后迁入京城。1871年,东交民巷正式成为外交使馆区。法国曾经要求将肃王府作为自己的使馆,但因为肃王府是铁帽子王府,当时负责谈判的恭亲王不敢轻易答应,后几经交涉,法国人才勉强同意另选使馆,肃王府暂时逃过一劫。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并以失败告终,八国联军在东交民巷肆无忌惮地抢窃金银珠宝、首饰瓷器、和文物古董。能掠走的就掠走,不能掠走的就毁掉,还有一些侵略军干脆搭起了台子,将肃王府内的中国首饰古董通通拍卖,换得银两。有一天,一群意大利士兵盯上了肃王府门前的石狮子。他们夜里找来平板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石狮子搬上了车。没想到石狮子太沉,车轮没转上几圈,平板车就散架了。意大利士兵一气之下,把石狮子扔在了路边,扬长而去。奥地利士兵听说此事,马上过来,把石狮子运到位于东交民巷的奥地利使馆,放在花园里。一年后,肃王府沦为日本使馆,后毁于战火(之后重建于现东城区正义路东侧,今为北京市政府所在地)。而藏身于奥地利使馆花园里的石狮子,虽然暂时安全,却并没有被人遗忘。 1921年北京城来了一位名叫乔治-克莱夫茨(George Crofts)的英国人,他早年在中国天津做过皮货生意。后来发现中国古董有利可图,便遥身一变,成了文物商客。这次他受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委托,在中国搜集各种文物。见惯了瓷器、金银器、玉器、和青铜器的克莱夫茨希望能为皇家博物馆征集到更特别的藏品,便四处多方打探。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了肃王府的这对石狮子上。他写信给当时博物馆的首任主任查尔斯-克瑞里先生(Charles Trick Currelly,牧师、考古学家),建议买下这对非常值得买的石雕狮子。查尔斯同意后,乔治-克莱夫茨很快和奥地利使馆达成协议,花大价钱于1922年7月买下了这对石狮子。 石狮子买下后,搬运成了大问题。一座石狮子高约3米、重达17吨,乔治-克莱夫茨找来十几个人,将石狮子一点点地搬到了平板车上。为了避免发生歪斜倒翻等意外,又用绳子将石狮子五花大绑固定好,几十个人前呼后拥地保护着,路上许多人围观,克莱夫茨将当时的情景拍了照片(下图)。搬运石狮子相当麻烦,如果稍不小心,掌握不好平衡,石狮很可能倒下摔坏,许多运送的人不敢搬运。克莱夫茨左思右想,决定多给搬运的人一些钱。当时石狮子运送一公里,他付费150银元。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价钱。 克莱夫茨1922年搬运石狮子的实况 很快石狮子从北京前门火车站出发,先被运到了天津。从天津到加拿大还有万里之遥。为了防止发生意外,克莱夫茨花了半年时间专门打造了两个大箱子,把石狮子装在里面。通过海运,途经巴拿马,先到纽约,再几经周折,才最终到了加拿大。就这样,石狮子前后近一年的时间于1923年被运到了多伦多。 石狮子抵达多伦多后,将石狮子摆放在哪里最好,成了问题。起初安放在原展览馆大厅内,后移到皇家安大略博物馆馆外北侧、面朝布鲁尔大街。几年后,他们又搬回室内。博物馆经过仔细研究,最后决定按中国习俗将石狮子摆放在博物馆的门口,即我们现在所见的位置:馆外东侧。这儿地面大,空间开阔,面对皇后公园大街(Queen Park Ave.),行人多。显然这处更为适宜。冬季这对石狮子用特殊的保护套包裹着,确保它们保持干燥,以免它侵受加拿大漫长的严冬冰雪盐分的侵害。 安大略博物馆移动石狮子的实况 在过去中国,宫殿、王府、衙署、宅邸、和寺庙多用石狮子守门,以显示主人的权势和尊贵。石狮子摆在大门前的作用,民间流传有四:避邪纳吉,预卜洪灾,彰显权贵,艺术装饰。石狮子还是古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装饰品。 看门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都是左雄右雌,这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当人从大门里出来,放在门口左侧的为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放一个绣球;放在门口右侧的为雌狮,一般都雕成左前爪抚摸个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ROM东门前的这对石狮子,也按此摆放:我们正面看它时(如同从大门外进入),雄狮在右,雌狮在左。 如今这一对石狮子已成为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的一景,昔日中国清王朝肃王府门前忠诚的卫士在加拿大的土地上展现着中国石雕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古老文化的历史沧桑。它们来自遥远的中国,历经百年风雨冰雪,如今它们“一家”三口,相依相伴,默默地、 静静地守立在这异国它乡,作为一位华人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 这才是,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醒方觉今非昨。 海外原创, 版权所有, 未经作者雨斤同意, 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