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又一例:牧野 雨斤 这几天,人在外面。昨天在机场用餐时,和一位同胞的闲聊,引出了这篇的话题。 对历史感兴趣的看官,可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牧野之战”:此乃周天子的立国之战,是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与周武王进行的一次大决战。这次历史上闻名的战役最后以姬发的大获全胜而告终,殷商就此灭亡,周朝建立。当然,关于牧野之战的确切年代,在学术界有大约45種說法(從前1130年—前1018年都有)。洒家这里采信的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 洒家吃饭遇到的这位仁兄,就自称是来自牧野之战故乡的人。其实,这又是一个望文生义的例子。古书《尔雅》里,曾对牧野这个词做过这样的解释:“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古时的邑,相当于今天的城镇,邑的外围叫郊,郊的外围叫牧,牧的外围叫野。有的学者误解了这句话,错误推断出牧野在今天淇县南部郊外。其实牧野的牧,本就是一个城镇,也叫牧邑。牧野,则是指这个城镇以外广阔的原野。牧野之战,意思就是旷野之战,不是城内的巷战。 汉语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再比如,人们常说的“滩涂”二字的意思也是如此。住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滩”和“涂”的区别。事实上,水的边际有三种区分:岸,滩,涂。岸为有土处,滩和涂,则为有沙处。故而“滩”常常叫“沙滩”。滩是水不可及的沙地,而涂则是退潮时露出水面的沙地,涨潮时则被水淹没。仓颉造字时已经意识到,滩,水之难及也;涂,水退之余也。由此才演化出了“涂抹”,“涂鸦”的意思。 望文生义的人,错误的以为,“牧野之战”里的这个牧野,是个地名。因此,也就乐此不疲的开始了按图索骥的“考证”。有人说它可能在今天河南省淇县以南,有人说它可能在汲县,或者是汲县以北,还有人说它可能在汲县西南25里的汲城村。 东汉人许慎的《说文解字》里,曾有牧邑在“朝歌南七十里地”的记载。“朝歌”就位于今天的河南淇县。汉代的70里,约合现在的25千米,淇县以南25千米处,就是今天的卫辉市区。又据唐朝的《括地志》里的记载,“卫州城,故老云周武王伐纣,至于商郊牧野,乃筑此城”,这就表明,卫州城,即卫辉,当年是周武王为了讨伐商纣王而修筑的。可见古卫州城就是汉朝的汲县,但它的下辖之地并不同于现在的汲县,而是指现在汲县的汲城一带。由此似乎可以说,“牧野之战”当年就发生在距朝歌故城73里的古卫州城,即今汲县西南25里地的汲城村。不过,事实究竟是不是如此,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