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北方人 雨斤 一直想發表這些觀察和思考,但又怕這個話題太過敏感,招惹爭議。 首先聲明,這裡討論的是統計規律性,所以請不要舉反例,提個案。 關於中國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流行的普遍看法是,南方人“狡猾、奸詐、虛偽”,北方人“敦厚,直率,誠實”。尤其在男女感情方面,南方人比較“實際,精明,勢利”,而北方人大都“義無反顧,不計代價,不留後路,全身心的投入”。 洒家我個人對這種分法,是不贊成的。因為一個人也好,一群人也罷,他(們)的性格和處事方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性格形成時期(12-16歲)的家庭環境。從宏觀的歷史和地域角度看,家庭的環境和氛圍,又是由這個家庭所處的周遭地理環境所決定的。 有道是:“仁者愛山,智者愛水”,這句話說的入木三分。 《論語·雍也篇》裡,孔子回答樊遲的提問時,“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孔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山,是剛性的,固定不動的;水,是軟的,流動的。和剛性物體打交道,力度越大,效果越好。這就像李玉和的那句台詞:“我是扳道岔的,喜歡直來直去”。因為道岔扳手是一個剛體,所以你才可以直來直去。和流動性物體打交道則不然,並不是“力度越大,效果越好”。這一點,划船的艄公最清楚。大多數情況下,力度越大,反而適得其反。你要用“巧力”,要圓滑,要順水推舟。如果船想往左打,漿則要往右邊劃才行。所以,和山打交道,只要有一顆大仁大愛的心,就可以了。和水打交道,則需要有智慧。 回到上面的家庭環境說。一個在大山里、陸地上長大的人,和一個水邊生、水邊長的人,其性格上肯定是會有差異的。這是大自然的生存環境造就的。所謂“物竟天演,適者生存”嘛。不要說人,就連植物也不例外。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裡有個“南橘北枳”的故事。春秋時,齊國的晏嬰出使楚國,楚靈王想要羞辱晏嬰,便在宴會上故意讓人抓來一個竊賊,說這是齊國人。楚王問晏嬰,是否齊國人生來喜歡偷盜。晏嬰回答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因此,我不贊成用南方和北方來區分。要分也要用“山里人,內陸人”和“水邊人,沿海人”來區分。當然了,北方山多,南方水多。但也不排除北方有人生長在水邊,南方有人生活在大山裡的例外。 獨家原創,版權所有。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 後記 中國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一般認為是以秦嶺和淮河為界。下面這個地圖,好像不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