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北方人 雨斤 一直想发表这些观察和思考,但又怕这个话题太过敏感,招惹争议。 首先声明,这里讨论的是统计规律性,所以请不要举反例,提个案。 关于中国的南方人和北方人,流行的普遍看法是,南方人“狡猾、奸诈、虚伪”,北方人“敦厚,直率,诚实”。尤其在男女感情方面,南方人比较“实际,精明,势利”,而北方人大都“义无反顾,不计代价,不留后路,全身心的投入”。 洒家我个人对这种分法,是不赞成的。因为一个人也好,一群人也罢,他(们)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性格形成时期(12-16岁)的家庭环境。从宏观的历史和地域角度看,家庭的环境和氛围,又是由这个家庭所处的周遭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有道是:“仁者爱山,智者爱水”,这句话说的入木三分。 《论语·雍也篇》里,孔子回答樊迟的提问时,“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山,是刚性的,固定不动的;水,是软的,流动的。和刚性物体打交道,力度越大,效果越好。这就像李玉和的那句台词:“我是扳道岔的,喜欢直来直去”。因为道岔扳手是一个刚体,所以你才可以直来直去。和流动性物体打交道则不然,并不是“力度越大,效果越好”。这一点,划船的艄公最清楚。大多数情况下,力度越大,反而适得其反。你要用“巧力”,要圆滑,要顺水推舟。如果船想往左打,浆则要往右边划才行。所以,和山打交道,只要有一颗大仁大爱的心,就可以了。和水打交道,则需要有智慧。 回到上面的家庭环境说。一个在大山里、陆地上长大的人,和一个水边生、水边长的人,其性格上肯定是会有差异的。这是大自然的生存环境造就的。所谓“物竟天演,适者生存”嘛。不要说人,就连植物也不例外。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里有个“南橘北枳”的故事。春秋时,齐国的晏婴出使楚国,楚灵王想要羞辱晏婴,便在宴会上故意让人抓来一个窃贼,说这是齐国人。楚王问晏婴,是否齐国人生来喜欢偷盗。晏婴回答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因此,我不赞成用南方和北方来区分。要分也要用“山里人,内陆人”和“水边人,沿海人”来区分。当然了,北方山多,南方水多。但也不排除北方有人生长在水边,南方有人生活在大山里的例外。 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后记 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一般认为是以秦岭和淮河为界。下面这个地图,好像不是这样。
|